1
最近一段时间,90后ofo创始人戴威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刚接收到来自法院的《限制消费令》,上边规定,限制他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限制进入星级酒店,限制买房,买车等,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
同时,ofo北京总部大楼的外边,也排满了前来讨要押金的小黄车用户,从大楼门口一路,弯弯曲曲折了五个弯儿后,一直绵延到马路上,人均排队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被媒体戏称为“ofo北京车友会”。
而在线上,排队要押金的人更是达到了1000多万。
这个冬天,对于小黄车和戴威来说,不是一般的寒冷。除非发生奇迹,要不然,真的扛不过去。
2
形势为何会急转直下?
至少在一年前,小黄车还是风生水起的,不说别的,只看满大街的小黄车数量,就足以给人繁荣兴旺的感觉。
我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分析一下,小黄车为何要黄?
首先,部分小黄车真的很难骑啊。
从17年初,共享单车开始在这个城市出现,我就开始骑小黄车,最多时骑行十公里,用时50分钟左右。
但你要知道,能骑一辆轻便的车子,是很需要运气的。
有时候,对着一辆小黄车,扫码,开锁,捣鼓半天,骑上去,简直要人命,那不是一般的重,别说爬慢坡了,走平路蹬一会儿,也能累的满身是汗。
在我的印象中,这种“重型小黄车”,占的比例还是不小的。有时候我骑行一段时间,发现这个车子不是我的菜之后,就果断停车,到路边再选一辆品相较好的,再扫码开锁。重新上路。
而这样在一段路上换两辆甚至更多车子的经历,不说多扣的钱,真的很影响心情,影响骑行体验。
当时就在想,小黄车的老总们,难道自己从来亲自试着骑一下车子吗?
每天投入那么多新车,只想着占领市场,却不考虑产品质量。这些占领了市场的小黄车,不就是一些傀儡和垃圾吗?
3
前不久,马化腾在一条朋友圈内评论中,对关于谁杀死了ofo这个话题,有个一针见血的评论。
Vote right
在小黄车公司内部,创始人戴威,大投资人朱啸虎和经纬资本,均有一票否决权。
一山不容二虎。
但在小黄车这山头上,一下子容了三条虎。
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反应迟钝,低效,不能做到整齐划一,各个利益集团,只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其他的,可以投否决票嘛。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资本之间的角逐,争权夺利,极大的伤害了小黄车公司本体,也伤害了用户对小黄车的体验。
街上那么多废旧小黄车不去更新,维护,还一味投放新的,占领市场,甚至到国外去,占领海外市场。
这真的是跑马圈地吗?他们把用户的需求想的太简单了,太好打发了。
本质上,这是一种骑行服务,不是市场占有率,不是资本的傻傻的烧钱。
而持续烧钱,再财大气粗的资本也是受不了的,因为他们的本质任务是赚钱。
嗜血,嗜利,才是资本的本性。
4
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疑惑,骑行一次才一块钱,他们投入那么多车子,靠什么收回成本?
当时的猜测,是靠押金。大体量的资金聚合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不说别的,光明面上的利息收入,就很客观。
事实上,小黄车公司确实依靠了用户的押金,而且,不仅是依靠,还是挪用,借用,并最终还不起,导致讨债的堵上门。
但你还是小看了共享单车的赚钱方式。
按照投资人的想法,一辆车可以绑定十数个用户,每个用户每天骑行一到两次,每次一元钱,每辆车每月至少可以赚300元,几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
这哪里是共享单车,这就是行走的印钞机啊。
这还不算,因为绑定用户产生的巨大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可供迁移和分享的流量。
但别忘记了,这一切,都是在草稿纸上算出来的。真实投入到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会有千奇百怪的命运。
被没素质的人恶意破坏,被城管收走,被恶劣天气损坏。
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他们就是没娘的孩子,处境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
而投资人想象的,所谓几个月收回成本,几个月后躺赚的美好想象,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5
前几天,得知小黄车要黄,媳妇才想起来,她在小黄车上的押金还没退,于是赶紧退押金。
但我们两个一起找,找来找去,硬是找不到退款页面。
打开每个功能选项,点开每个选项,硬是找不到。
我的天,不让退款了吗?
后来,还是在页面的右上角,一个很不起眼的工具栏里,找到了退款选项。
而退款时,页面还一再提醒:“您真的要退款吗?”
点选完这个,下一个页面弹出:“您真的要抛下我们吗?”
果断点完“是”,后边有,“您要不要考虑一下?”
如此竭尽所能的挽留,就差隔着屏幕拉着我不让走了。
为了这个押金,至于如此放低姿态,丢掉身份吗?
况且,越这样,用户退款的决心越坚定。
欲擒故纵,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面对送上门的,极力挽留的事情,一般人的态度,都是不珍惜。
不知道小黄车公司,设计这个退款页面的人,有没有稍微的了解一下人性。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小黄车这个公司的衰败,并不是偶然。
不如大方一点,敞亮一点,不要把退款页面设计的那么隐秘,就在首页上明确提示,你要退钱,可以。我给你安排上,我有困难,你也知道,什么时候退款到账,我不保证。
你要来,我欢迎,你走,我欢送。
至于走的时候能不能带上押金,我尽力而为。
6
回想17年初,甚至18年。小黄车正在快速扩张的时候,是创始人戴威,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那时候,他是创业偶像,是新潮流方式的引导者,是亿万年轻人心中的成功形象的模板。
站在话筒前,领奖台上,挥斥方遒,指挥十数亿的资金投入市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那时候的戴威,脸上的笑容也是最多的,身上自然而然的,散发出一种专属于上位者的光环。
这,就是成功的力量。
但短短一年时间,成功者就成了老赖,被限制坐高铁,飞机,被讨债者堵住门口。
正应了那句古话:“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路,还是要一步步的走,饭,还是要一口口吃。
警惕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大饼,
警惕那些滚滚而来的热钱,
警惕那些狂飙突进的增长。
警惕一切疯狂的东西,因为“上帝要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步子太大了,就容易扯着蛋。
仰望星空的同时,一定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