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拿到第一份工资时,给家里买了一台当时顶配的豆浆机,虽然父母嘴上说浪费钱,但还是迅速的把豆浆加入到了日常早餐的清单中。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台豆浆机居然强大到十年未出故障,外观还保持着七成新的“童颜”。
■■■
之前实习的时候,也曾把攒下的钱交给父母,不过那些钱一直都躺在银行卡中从未被动过,被存得妥妥的。
给父母钱是想想尽“孝心”,但真心不知道该买些什么,所以就用“给钱”这种最直接、最懒的方法,让父母去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倘若真是为了存钱,必然会选择高于银行收益的途径,何必经过父母这道手,况且这种行为还显得很“假”。
后来实习结束,开始了正式的工作,在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并没有急于上交,而是改变了策略。到商场与超市转一转,想想哪些东西家里没有,如果能用得上便买回家,豆浆机便是一个开始。
■■■
父母心疼我们,他们不愿占用我们太多的资源(资金)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即使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但若是我们带回家的礼物,他们会愈加上心,一是欣慰,二是自豪。
一份可以经常用到的礼物,可以时常想起不在身边的我们,算是一种欣慰;即使是件小玩意也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这是一种自豪。
大多数的父母并不缺我们“孝敬“的那些钱,需要的是我们的一份孝心。
■■■
前段日子与朋友吃饭,听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这位朋友每月会给母亲三千块钱,同样希望母亲能买些好的日用品改善下生活。但朋友的母亲却一如既往的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拿到钱后全部存起来舍不得花,朋友劝了很多次都没有效果。
后来朋友想了一个借口,跟母亲说以后每月不再给钱了,但是为她买了份保险,除了应有的保障外,每月还可以返三千块钱到账户里,就把这些钱取出来交给母亲大人。
自此以后,朋友的母亲便上了心,不仅开始用这些钱改善生活,还按时提醒朋友及时向保险公司“要钱”,这样的结果可谓“完美”。
最后,朋友说到:直到那时突然明白,母亲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心疼自己。
朋友发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纠正偏差,才最终达成了满意的结果。
其实有很多问题都是如此,转个角度、换个说辞,或许便会达成满意的效果。
/End.
微信号:zhb2663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