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奥巴马在给自己女儿公开送过的两本书里,其中一本就是《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是一本成长小说,讲的是阿拉巴马州一名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不顾种族歧视和个人安危,坚持为一名被控强奸白人妇女的黑人进行辩护的故事。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最吸引我的,不是阿蒂克斯•芬奇多么正义勇敢得为黑人辩护,而是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小说里,阿蒂克斯•芬奇告诉他的女儿斯科特:“想要理解一个人,必须走进他的内心,从他的角度考虑事情。”
书中,女儿斯科特第一天上学,中午,老师卡罗琳小姐让他们把各自带的饭盒放桌子上,卡罗琳小姐发现沃尔特没有饭盒,主动提出借钱给他让他去镇上吃饭,斯科特告诉卡罗琳小姐她这是在为难沃尔特,因为沃尔特家根本还不起这个钱。卡罗琳小姐以为斯科特在捣乱。回家后斯科特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于是有了刚才父亲说的那句话。
父亲让斯科特明白:卡罗琳小姐是犯了一个小错误,但可以原谅,毕竟,她第一天来到我们小镇上,我们不能要求她一天之内把整个小镇情况都了解个遍,她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责怪她。
这是在教孩子同理心啊。
“同理心”在心理学上有另一个名词叫做“共情”。
心理咨询师在做咨询时,共情是最基本的能力,而且共情能力的高低也往往决定了咨询的效果,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但是共情能力是我们获得幸福的源代码。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呜咽,他刚刚失去了老伴儿。一个小男孩看到此景,跑过去,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静静地坐在那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老人不哭了,觉得好了很多,情绪也稳定下来了。后来,男孩的妈妈问他对老人说了些什么,男孩说:“妈妈,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帮他哭泣”。——这是一个关于“共情”的经典故事。
共情不等于同情,是站在他人的立场,对他人的经历感同身受,包容以及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作出回应的能力。共情通常会带来关怀,进而促进彼此的关系。比如: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促进沟通的顺畅。
当看到斯科特和杰姆用钓竿给常年不出门的神秘邻居拉德利先生的窗户传递纸条时,那一幕浮现脑海中,回想起小时候也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想要呼朋引伴一起玩耍,却总是被大人们责骂。
阿蒂克斯却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孩子,你听我说,不要去打扰别人,拉德利先生干什么是他的自由,他想出来就会出来,要是他愿意待在屋子里,他就有这个权利。如果我们晚上在自己房间里,阿蒂克斯不敲门就闯进来,我们会怎么想?事实上,我们对拉德利先生的做法和这是一个道理。”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要么是一味的宠溺,要么是打骂,情绪化对待。阿蒂克斯从来不会打骂斯科特和杰姆,他总是很耐心的跟他们同理,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交流和引导。斯科特两兄妹很信任父亲,有什么事情也愿意找阿蒂克斯商量,亲子关系非常融洽。
很多人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定义为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其实不是的,孩子也在教会大人成长,是相互的。当父母不再抱怨和指责孩子,而是理解和分享,交流会顺畅很多,关系也会更亲密。
一个人性格人格的形成,是受生活中一点一滴影响的,学校和家庭,还是家庭的影响力大一些,阿蒂克斯的教育是我们比较缺乏的,作为父母,不一定要有多成功,但是家庭氛围,相处模式,教育方式这些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一个人人格底色的形成。
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很少有时间管我们。但是我有一个可爱的爷爷,爷爷年轻时是个教书匠,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耳朵受伤导致失聪)待在家里,虽然爷爷基本上是听不太清楚我们讲话的,但是他会很耐心,即使听不清,也会微笑的和我们待在一起。爷爷房间里有很多书,漫长的少年时光里,养成了看书的习惯,说起来,我的成长教育大部分得益于书籍。
我希望在我的小孩12岁的时候,也能把这本书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