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长篇小说,没有哪一部像《红楼梦》一样有多个书名的。这些书名并非读者的杜撰,均为流传过的书名,有的虽流传不广,也有了解的价值。弄清楚这些书名,也有助于理解《红楼梦》这部书。
据甲戌“楔子”所记,共有5个题名,最初名为《石头记》,后因空空道人更名“情僧”,所以把它改作《情僧录》,不久,吴玉峰将之命名为《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又给予《风月宝鉴》之名,后来曹雪芹更名为《金陵十二钗》。
1,最早的书名——《石头记》。
女娲炼石补天,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自怨自叹,日夜悲哀。
一日,正在嗟叹,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此二人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坐与石边高谈快论。先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石头听了,打动凡心,也想到人间享一享荣华富贵,便央求二仙人携带自己得入红尘,在富贵场里、温柔乡中享受几年。二位仙师苦劝无果,便答应了石头的请求。
僧人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可佩可拿。为使俗人一见便知是奇物,还镌上了文字。
仙僧做完这些,便袖了这石飘然而去。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其后尚有一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与石头一番交流,再检阅一遍,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石头记》。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小说来看,顽石变身美玉,并没有直接投胎到“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是去仙界做了神英侍者。见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来特地将他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位仙师请了。”......那僧说:“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就强从手中夺了去,和那道人竟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书四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
林黛玉死后,魂归太虚幻境。见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宝玉忽然坐起,大声诧异道:“果真死了吗!”宝钗道:“果真死了,岂有红口白舌咒人死的呢!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心中正自恍惚,只见眼前好像有人走来。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那人道:“此是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为气,生前聚之,死则散焉。常人尚无可寻访,何况林黛玉呢?汝快回去罢。”....."汝寻黛玉,是无故自陷也。且黛玉已归太虚幻境,汝若有心寻访,潜心修养,自然有时相见。"
2,最吸引眼球的书名——《情僧录》。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我们看空空道人空见色、色生情、情入色、色悟空的一生,再联系宝玉之情路及最后的离家出走,是不是感到两者高度相似?情僧是否也可看作是宝玉?《情僧录》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一个和尚的情爱史"?
3,最概括的书名——《风月宝鉴》。
小说原作中说: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孔梅溪题写此名也很有道理。
风月,即情爱。小说的主线索即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除此之外,小说还写到很多别样的情爱故事。检索一下回目就有许多:《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俏平儿软语庇贾琏》,《痴女儿遗帕惹相思》,《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变生不测凤姐泼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二舍偷取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这些风月事,有真情痴情,有吃醋设局,也有滥情奸情,不一而足,算得上是情事大全了。宝黛爱情故事在这样一个情爱的大背景下来表现,就愈发显得难能可贵。后世作家写情事大概难出其右了,无怪乎作品命名为《风月宝鉴》。
4,最流行的书名——《红楼梦》。
据甲戌“楔子”所记,共有5个题名,最初名为《石头记》,吴玉峰将之命名为《红楼梦》。真正成为书名由《石头记》向《红楼梦》演变的转折点的,还是程、高本的出现。从此,《红楼梦》作为正式书名便取《石头记》而代之了。此后,《红楼梦》一名更是深入人心,一般读者更是只知《红楼梦》不知《石头记》。
说到底,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这名字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质朴、显露”,更是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从听天由命,毫无作为的“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庄子·德充符》),到与整个自然、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子通过“心斋”、“坐忘”等等泯物我、同死生、超利害、一寿夭,点明所谓梦与醒和死与生,是可以从精神上予以超越的。“红楼梦”这一复合意象指向的正是这一依归。从诗人对“梦”的依傍和表述———“梦后楼台高锁”,“觉来知是梦”,“来去春梦几多时”,“十年一觉扬州梦”,“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梦里不知身是客”,“神女生涯原是梦”,“事如春梦了无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万事到头都是梦”,“犹恐相逢是梦中”,“世事短如春梦”,“沉思前事,似梦里”,“自古英雄都是梦”,“百岁光阴一梦蝶”,“好梦由来最易醒”等等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的契合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上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宝玉在秦可卿香艳非常的卧室小睡,梦中到了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了命名为《红楼梦》的套曲。
命名为《红楼梦》的套曲,仅仅看曲牌名,【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也可以感受到全书风貌。以《红楼梦》做书名,也是虚实结合的好例子。
5,最悲催的书名——《金陵十二钗》
自打张艺谋拍出电影《金陵十三钗》,这个书名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