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六点多跑早操,看到班长和体委对来晚同学的无奈,心里很别扭。不是对他们俩的支持也不是看不惯来晚的同学,只是看到这种现象激起了我对管理的思考。我想借这篇文章谈谈我的认识。
我现在在上大学,大学的管理模式和中学完全不同,一个辅导员管理四个以上班级,由于学校导员短缺,我们导员管理七个班级,这么多人不可能靠导员管,只能依靠班长的管理。换句话说:大学中的班长代表了中学中的班主任。但有一点不同,这点至关重要---班长对我们没有管理上的强制性,所以班长是个相当苦的差事,上有导员训斥,下有同学顶撞。我们大多是零零后,独生子女很多,在家大人宠着,都不愿意让人管着。
教育部前段时间下发了狠抓本科生教育工作,学校积极落实,我知道是为我们好,但确实生活相当苦啊。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产生了反弹,但反弹要考虑成本,班长作为一个和学校联系的枢纽,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出气筒的角色,但班长受气还得忍着,因为他一旦情绪失控将失去管理者的威严,也就无法担任管理者,听起来班长是不是个苦差事,这其实才是管理者的现状,无奈无奈还是无奈啊。
看着我们班的现状,我想,管理确实太难了,难点不在于采取何种管理方式,而是管理者没有掌握被管理者的切身利益,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这才是个无解题啊。我们这代人普遍养成了洒脱的特性,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都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在某些方面这可能看起来很好,可落实到具体的事上,将会出现很大的漏洞,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不负责任。我承认,我有时也是这样,即使我上了大学,这毛病我还是会范。这是优势还是不足,我无法下定论。它是我们身上带有的刺,需要社会这块磐石磨平它。至于该不该这样做,就需要时间去检验了。
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我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的一孔之见。孔夫子曾说,管理的最高境界分为三步---为之师,为之军,为之亲。刚听到这句话时没太多感触,看多了生活,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简单几字就把管理的本质内核阐述清楚,的确是至理名言啊。但说归说,做又是另一回事。限于社会氛围,有些事只能模糊的简写一下。无论那种管理模式有利必有弊,国家管理也是如此,只有采取的方式最符合广大被管理者的利益,才能长久的施行并得以落实。
综合上述内容,我总结一下我对管理的几点想法。第一必须掌握被管理者的根本利益或是有足够把握掌控被管理者,否则就不要去管理,如果强加管理只会自找麻烦。第二是给予其和自身劳动等价的利益,这是必须的,否则无人会听从你的管理。三是树立起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严,这就要求管理者时刻注意自身待人接物的态度。四是和被管理者要学会交心以换取其信任,对他们合适的建议要予以采纳,这对管理者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好处。
管理是门十分高超的社会艺术,掌握这门艺术需要经历身心的考验和时间的沉淀。我是零零后,我们的行为方式大多为世人所诟病。我们的三观和上一代人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们看起来是那样特立独行,那样离经叛道。但那又怎样,凡事有因必有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社会的某一阶段必然会由零零后所掌握,一切的一切由时间去评判吧。
时代的更替必然引发几代人思想上的碰撞,进而引发家庭学校社会的矛盾,那又怎样,生活不就是矛盾的组合体吗。 我们有时就是不服管,因为我们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