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求知的男孩
作者:李锟渝
李氏子锟渝,年十一,巴渝人士也。其父母甚爱之,欲其如鲲鹏展翅,又如鱼翔浅底,以故名之曰锟渝。其为谁知乎?此之为余矣!
余好求知,何以达之?其一为阅读。幼诵文,长自学。荀子曰:“学不可以已。”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书之烟波浩渺中徜徉,乃人生一大乐事。现实主义之典范《红楼梦》,浪漫主义之典范《西游记》,人物描写之典范《水浒传》,运筹帷幄之典范《三国演义》,此余之珍宝;唐诗宋词,余亦时吟咏之。余甚爱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豪气;爱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责任;爱辛弃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警醒……余坚信:书犹药,善读可以医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食,直至夜时方休。
其二何谓也?古人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余自幼便立志,不求道之明,但求道之行。故每独处一室,常静思世事,或懵懂不知,或有所收获。常感天地之广阔,自然之魅力。携好友探寻之,故时有物外之趣。今之读《达尔文女孩》,不禁拍案叫绝——卡莉之实践精神,正是余之向往也。孜孜求学,而后学以致用,窃以为大有裨益。陶渊明诗云“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自然,实乃师之大者。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路漫漫其修远兮,于求知之路,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