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去年快到元旦了,一场飞来的横祸打乱了倩倩一家人的生活节奏。
上周末,倩倩一家四口还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饭呢,谁知周二晚上八点左右,倩倩的老公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爸,奶奶跌倒了。”倩倩和她老公在同一所农村学校教书,儿子打电话,她就在身边。
“轰”的一下,倩倩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怎么办?晚上没汽渡,就是想回去也回不了。”倩倩说,“今天才周二,还有许多课怎么办?”
倩倩的老公更着急,急得在屋子里转圈。倩倩望着愁眉不展的老公,建议说:“先给四妹打电话,叫她过去看看情况。”倩倩四妹在医院上班,她的家跟倩倩的家在同一个小区。
“好吧。”倩倩老公的愁眉稍展一点舒坦,像开在晨间的花朵一样,欲开未开,但到底叫人看到了它绽放的希望。
十分钟后,四妹给倩倩回电话说:“奶奶跌得很厉害,要马上上医院。”四妹跟她姨侄子称呼而称呼。
倩倩的婆婆心疼钱,死活不肯去医院。倩倩的老公生气了,在电话里跟他母亲说:“不去也行,你就在家里呆着吧,我也不回来了。”在他儿子的激将法下,倩倩的婆婆无奈地妥协了。最后,老婆婆在他孙子,在倩倩四妹的搀扶下去了医院(医院就在倩倩家附近)。
倩倩婆婆跌断了胳膊,伤势很重,当晚就住院了。倩倩和她老公,人虽然在学校里,但心却随着婆婆他们早已飞到医院里去了。晚上,睡了醒,醒了睡,迷迷糊糊,一宿到天亮。
倩倩和她老公两个人不能同时回去,因为两个人都是语文老师,得留下一个人来完成教学任务。决定来决定去,最后决定倩倩的老公先回去。医院里交费,手术的决定等等,这些事情,倩倩的老公比倩倩要在行能办得多了,他先回去是最佳选择。
天一亮,倩倩的老公就骑着电瓶车,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地往医院赶。倩倩虽然没有回去,但也很忙,忙着收拾屋子,忙着上两个人的课。
下午,倩倩的老公打来电话说他母亲后天上午准备做手术。倩倩接到电话,更加忙碌。因为婆婆做手术,她也想回去陪伴。那课怎么办?调呀,调到一块上。这样,忙碌中的倩倩就更加忙碌了。
“今天周三,明天周四,后天周五。”倩倩在心里把时间打了个腹稿,“周六下午搞元旦汇演,可去可不去。”最后,倩倩决定周五清早回去。
在忙碌中,在焦虑中,倩倩终于等来了周五。天公不作美,那天早上又是风又是雨,风雨交加。倩倩不会骑电瓶车,从学校到码头又打不到车子,她只好一二一步行。倩倩穿着运动鞋,举着伞,不时地跟迎面的货车照面,火车上的灯光逼得她的眼睛都睁不开。倩倩早早地站在路边,等着车子从身旁过去。“滴滴”尖锐刺耳的喇叭声,震耳欲聋。紧接着就是一股热浪向倩倩直冲过来,差一点将倩倩的雨伞掀翻。车轮碾过有积水的路面,泥水四溅,溅到了倩倩的白色运动鞋上,溅到了倩倩的裤脚上。这还是其次,最糟糕的是碰上两辆车对开,这时倩倩只好让到最路边(村村通公路不像城里公路那么宽,很窄。)不管路边有没有积水,倩倩都要这么让,有时简直是淌着雨水在走路。也许你要疑惑,那等一下不行吗?倩倩也想等,可时间不等她,从学校到码头,不歇聊脚地赶路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赶到。稍慢一点,头渡就赶不上了,倩倩赶的就是头渡。
倩倩带快脚步,终于赶着头渡的时间赶到了码头。可千没想到,万没料到,码头封了,渡船不开,这让倩倩傻了眼。
“等会风也许会小些吧,风小些船也许会开吧。”倩倩望着眼前茫茫的江面,自言自语,打心眼里说出了这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倩倩心存侥幸地在码头等着。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码头上的人只减不增,倩倩失望极了,再一次地抬头望了望眼前宽阔的江面。此时,倩倩真想像雷震子一样,有一双能飞的翅膀,“嗖”的一声,就能从江的这一边飞到江的那一边去了。一阵大风吹来,吹醒了倩倩的幻想,倩倩不得不重新鼓起勇气,打起精神,拿着有些酸疼的腿脚,心不甘情不愿地往回走。
回到学校已经九点多了,食堂早餐早已结束,倩倩只得自己给自己下碗面条当早饭。
倩倩早上走得匆忙,房间没来得及整理。此时,倩倩一边下面条,一边整理房间。刚下的面条太烫,倩倩把碗放下,且先去洗毛巾、袜子。
倩倩吃完迟到的早餐,就去了办公室,办公桌上还有好几托作业本子等着倩倩去批改。
婆婆的手术是上午十点做的,倩倩因没能陪在婆婆身边而感到惭愧。为了减轻这份愧疚,倩倩用忙碌来代替。
大风刮了一整天,到星期六早上才有所收敛。倩倩跟昨天一样,早早地起来,早早地出发。今天虽然不下雨,可路面结了冰,走路得小心翼翼的。有的冰块被车轮压碎了,像打碎了的玻璃瓶,洒落一地。
冰路难走,但对倩倩来说是小菜一碟。倩倩忐忑不安的不是路上结冰,而是担心跟昨天一样没有渡船。
倩倩的担心是多余的,今天渡船正常开航。倩倩赶上了早班船,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汽渡十五分钟就靠岸,倩倩再坐半个小时公交就能到家了。倩倩一心挂念婆婆,她没有先回家,而是提前下了公交,直奔医院。
倩倩婆婆的手术很成功,她现在虽然还在挂水,但能吃一些流食了,这给迟来的倩倩带来一丝慰藉。
倩倩的儿子在城里上班,他很忙,早出晚归,很难顾家。在倩倩没回来的几天里,家里的家务活由婆婆的妯娌,儿子的小奶奶在帮忙打理。
医院那头,倩倩的老公在照应着。倩倩婆婆刚做完手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有人看护。大奶家的三姑看倩倩老公一个人承受不了,就放下自家的事情,主动换下她的堂哥,让他的堂哥小睡一会儿。倩倩赶到医院,三姑正在给婆婆喂稀饭,倩倩很是感动。
倩倩回来后,小奶奶回去了,三姑也回去了,家里的家务活就落在倩倩一个人身上了,她早早地起床,迟迟地睡觉。
倩倩早上起来后的第一件事是做饭。饭做好后,倩倩就往医院送饭。临走之前,倩倩把儿子喊起来吃饭,因为他要按时间点上班。
前天刮大风,昨天结了冻,今天又下起鹅毛般的大雪。下雪的路特别滑,倩倩一手拎一个保温饭盒,行走在去医院的路上。倩倩的手冻得通红的,小区清洁工看到后,心疼地小声嘀咕着:“戴个手套也好些。”倩倩感激地朝她望了一眼,会心地笑了笑,继续往前走。戴手套能防冻,可戴上它拎东西就不灵便,所以倩倩情愿不戴。再说戴手套也要耽误点时间,倩倩唯恐送去的盒饭冷了,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医院,哪里来得及戴手套呢?
去医院的路难行,到了医院路也难行——水泥坡面,一下上坡,一下下坡。平路都滑,坡路就更滑了。到了住院部门口,倩倩像个雪人一样,头上、身上、鞋子,全落满了雪花。倩倩本能地摇一摇头,抖一抖身子,跺一跺脚。雪花抖掉后,倩倩就急急地上了楼梯,直奔婆婆的病房。
倩倩老公正在帮他母亲梳头、刷牙、洗脸,倩倩把保温饭盒放下,忙着到开水房打开水,忙着倒垃圾。等婆婆吃好,倩倩又替婆婆擦洗身子。完了,倩倩把婆婆换下的衣服连同饭盒一起拿回家去洗。
“你媳妇真好!”倩倩离开时,听到婆婆病房里的其他病友在说。一句暖心的话,让倩倩感到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风仍在刮,雪仍在下,倩倩走出了住院部,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和盖了一层雪被似的停车棚,又踏着“嘎嘎”的积雪,一步一个脚印,走着刚才来时的路。
倩倩回来,她儿子已经上班去了。他先到厨房收拾锅碗。厨房收拾好,洗衣服。衣服洗好,搞卫生。卫生搞好,上午时间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倩倩赶紧到菜市场买菜。
婆婆想说吃鱼,倩倩买了两条黑鱼,一条中午用来做汤,一条放到盆里养着。
在婆婆跌倒之前,家务活几乎是婆婆一个人包揽了,倩倩不会做家务,现在是赶鸭子上架。
黑鱼怎么刺?倩倩学着婆婆,先用刀背把鱼头打晕,然后再刺。鱼刺好后,还要抠鱼鳃。倩倩心急,一不小心,手指划破了一道口子。送鱼汤时,婆婆心疼地说:“黑鱼的鳃就跟锯齿一样,不能用手抠,要用剪子剪。”倩倩听了婆婆这句话,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本来很疼的手指现在感觉不十分疼痛了。
下午时间比较宽裕些,倩倩赶紧去医院替换老公照看一下她婆婆。老公晚上没觉睡,白天总要睡几个小时吧,不然受不了。
四点以过,倩倩又得回去炖排骨汤,烧晚饭了。
送晚饭时,倩倩又来照顾一下她婆婆,让她老公回去休息一会。
到了晚上九点,儿子要下班了,倩倩又要回去了。倩倩回来后,要收拾厨房,要洗衣服,忙来忙去,忙到十一点以后才能入睡。
倩倩像上了发条的钟表,除了晚上睡觉,一刻也闲不下来。元旦几天假,倩倩都在忙碌中。
元旦的最后一天假,倩倩的婆婆出院了,皆大欢喜。欢喜归欢喜,但假期结束后,倩倩和他的老公又得回学校上课去。家里怎么办?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倩倩的老公说还是请他母亲的妯娌,儿子的小奶奶来照顾家里。
到了学校,倩倩一门心思上课,跟在家里相比,轻松多了。
轻松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周一仿佛刚开始,又到了周末。周末两天里,倩倩家的小奶奶要回去做两天农活,家里一大摊事又落到了倩倩的头上来了——洗衣、扫地、给婆婆擦洗身子、扶婆婆上卫生间等。她婆婆像个大婴儿,生活不能自理。要有一个人专门服侍着。
倩倩的老公也做些家务,比如到菜市场买菜,比如扶她母亲起来坐一会,或端汤送水的,也是不得空闲。
星期天下午,倩倩和她老公又要回学校去了,婆婆的妯娌,儿子的小奶奶,不得不丢下家里的农活,过来照顾她的老妯娌——倩倩的婆婆。
倩倩和她老公临走之前,把一星期的菜都买好了,鱼呀,肉呀,小菜呀,分门别类地放到冰箱里。
两个星期后,婆婆的胳膊拆线了。又过了两个星期,婆婆的胳膊稍微能动了,她家的小奶奶再也呆不下去了,因为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她得回去拆洗过年被,买买年货什么的。
寒假还未到,倩倩和她老公还得上班,于是,周末回来更加忙碌——洗衣、扫地、烧饭,外加洗过年被、洗毛衣或羽绒服什么的。倩倩临走之前,不但要把一星期的菜买回来,而且还要把有些菜烧熟,比如说排骨汤,比如说粉蒸肉、比如说鱼,再比如说烧生腐等。除此,还要把剩下的瘦肉剁碎,捏成五个肉丸,预备每天中午打汤用的,这也放到冰箱里去。这些事都是中饭后必须完成的任务。
时间走得太快,仿佛没一会就到了下午三点。这个时间点,倩倩得动脚回学校去了。不然,就没渡船
坐船之前,倩倩要坐一段很长时间的公交车,要到终点站才下。在公交车里,是倩倩最幸福的时光。倩倩上公交车后,就找一个靠司机旁边的座位坐下,倩倩一坐下就进入了梦乡,不管谁上车,也不管谁下车,一切不管了,一切都不知道了。大脑里大概有个生物钟吧,倩倩总能在公交车到达终点之前醒来。有时中途醒来,倩倩看到一车厢都是人,有歇着担子的菜农,有穿着制服上班的工人,有拎着大包小包上城来买东西的下乡人……倩倩惊讶于自己竟然能在这么吵闹的环境里酣然入睡。有时醒来,车厢里只剩下寥寥几个人了,倩倩吓了一大跳,唯恐车子往回开。
终于到了放寒假,可倩倩并没有清闲下来。除了洗呀、抹呀、买过年货呀,还要往人情。来而不往非礼也。倩倩婆婆住院期间,许多亲戚都来看望了,倩倩也得买点东西表示感谢。
往年过年都是婆婆掌勺,倩倩帮忙。今年不行,倩倩得独当一面。倩倩烧菜,以烧熟为宗旨,不管咸淡了,不管精细不精细了,也不管什么菜跟什么菜搭配了,反正就么烧,烧熟算是。
倩倩的忙碌,用当下时髦的话讲,就叫忙得不要不要的。
半年后,婆婆的胳膊恢复得差不多了,倩倩家的生活又恢复到以往的平静状态——一家四口,其乐融融。随着家里生活节奏的变慢,倩倩的生活节奏也变慢了,脸上重新绽放了如花似的笑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