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只“呼噜猪”。
绘本故事《鼻子鼻子怎么啦》中,有一只爱挖鼻孔呼噜猪,它听不进丁香狗、草莓兔的劝告,固执地享受挖鼻孔的乐趣。
直到梦见自己挖太久,鼻子变得又红又肿。
马戏团的狐狸团长打起呼噜猪主意,想要抓住它,让它去马戏团扮演红鼻子小丑,呼噜猪这才哭着说,再也不挖鼻孔了。
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孩子可能突然强烈地意识到,鼻子的存在,是一件有趣又重要的事情。
于是,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
孩子有事没事儿,就将手指塞进鼻孔中,不停地挠;
有时,挖出一大坨鼻屎,故意弹飞;
......
这种情形,一旦任由孩子自行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即便在看书、玩玩具、看电视、睡觉时......
他们都会不自觉地挖鼻孔,而且越挖越带劲。
父母越是制止,孩子反而玩得越起劲。
通常,孩子可能是想借助抠鼻子的行为,向你传递一个信息——
“爸爸妈妈,我需要你的关注。”
孩子“挖鼻孔”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父母如何正确地看待孩子随意挖鼻子的行为,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喜欢挖鼻孔呢?
孩子习惯挖鼻孔,并不断重复这样的行为,通常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心理层面,二是生理层面。
1. 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寻找心理安慰
当孩子情绪不佳或缺乏安全感时,会无意识地触摸自己的身体,做出一系列反常行为,比如挖鼻孔、咬手指等。
持续这些行为,可以适当减轻焦虑,以寻求自我安慰,获取心理上的稳定和平衡。
2. 生理上,身体不适,需要专业治疗
疾病也是导致孩子行为异常的重要原因,身体不适时,孩子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减少身体的不适感。
比如,孩子总是挖鼻子,还伴有鼻涕或鼻屎、鼻痒、鼻塞、打喷嚏时,可能是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慢性疾病。
此时,父母应当引起重视,及早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挖鼻孔,不止是形象问题
成人在公众场合挖鼻子,会影响身份与形象。
可孩子在生长发育期,不会理会旁人感受,动不动就挖鼻子,那就不单单是形象问题了。
1. 易受刺激,引发感染
据科学统计,24小时内,一个成年人鼻腔粘膜要分泌500-1000毫升的粘液,相当于1瓶可乐的容量,甚至更多。
分泌出的粘液可以湿润鼻腔膜,湿润吸入的空气,并粘住空气中夹杂的粉尘、微尘和微生物。
常常抠鼻子,鼻腔黏膜会变薄,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容易变得像“呼噜猪”一样,鼻子又红又肿,继而引发感染,演变成“挖鼻孔—鼻腔黏膜变薄—外部病菌刺激源—感染”的恶性循环。
2. 鼻孔变形,颜值不保
发育中的孩子,经常挖鼻子,会影响鼻腔软骨发育,鼻孔变大变形,颜值下跌。
不挖鼻子,真的就很难吗?
爱挖鼻孔并不是孩子特有,全世界的成人都喜欢。
两位美国科研员曾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有91%的人都有挖鼻孔的习惯。
只不过孩子不分场合的挖鼻孔,成人会稍微注意形象而已。
很多成年人,甚至都不具备正确清理鼻孔的意识。当父母的都不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又如何教导孩子改变自己的不良嗜好。
帮助孩子了解“挖鼻孔”中的“大学问”,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成长的地方。
1. 发挥绘本故事的魔力效应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身体产生好奇,并不断探索的过程。
挖鼻孔,或许也是孩子对身体的一种探索。
父母不妨利用绘本故事,如《鼻孔的故事》,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鼻子,多层次地了解关于鼻孔的方方面面。
相比于说教,孩子更喜欢绘本,也更愿意接受故事中讲述的道理。《鼻孔的故事》就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百科类读物,它能让孩子真正明白:
鼻子上为什么会有两个孔呢?
它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保护自己的鼻孔?
......
2. 找准孩子挖鼻孔的源头
孩子挖鼻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当孩子挖鼻孔时,父母先不要强行阻挠,给孩子增加压力,带去焦虑。
最好先耐心地观察,和孩子交流,确认孩子的状态,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一旦孩子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后,父母更容易确认孩子挖鼻孔的“病灶”。
如果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就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就可以回顾、联系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找到孩子焦虑的源头,给予孩子更多关注与爱护,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3. 摆正心态,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父母再不喜欢孩子挖鼻孔,都不应当过度批评。摆正心态,冷静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法门。
过度的批评指责,反而会提醒孩子:原来这样做,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不利于孩子纠正坏习惯;大声呵斥,甚至打骂,还会打击孩子尚未成熟的自尊心,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4. 转移注意力,让小手忙起来
让小手忙起来,其实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为孩子寻找到更有趣味和价值的事情。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这样做:
(1)为手增负:多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如,搭乐高、做家务、画画等,让孩子的双手有事情可以做,不给小手伸进鼻孔的机会,慢慢地培养孩子新爱好。
(2)及时叫停: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仍然会不自觉地去抠鼻子。这种时候,需要爸爸妈妈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挖鼻孔”的行为趋势,及时地抓住伸向鼻孔的手指头,把它放在玩具上面,自然而然地化解。
(3)趣味游戏:挖鼻孔的行为中,有两个部位很重要:手和鼻孔。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对这两个部位的感情。
♦ 手:“没有手会怎么样?”和孩子讨论,没有手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体验没有手的10分钟、20分钟等。
♦ 鼻孔:利用家庭的各种调料,给孩子不同的嗅觉体验,还可以增加挑战,蒙眼去鉴别味道。
5. 言传身教,真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不随意挖鼻子开始。
(1)要时常对孩子的鼻腔进行清洁,保证呼吸的通畅,注意生活环境的改善;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认识:洗鼻子就像洗脸一样同等重要。
(2)随时擦鼻涕:在孩子的胸前挂一块小手帕,遇到有鼻涕的时候,不用手去碰,及时地用手帕清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正确擤鼻涕的方式。
正确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对侧鼻孔的鼻涕即被擤出。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另一侧。
也可以将头稍微仰起,使鼻涕向后流,再轻轻吸鼻,使鼻涕经后鼻孔排出,流入口咽部,再轻轻吐到纸上。鼻涕应慢慢擤,轻轻擤,不能过分用力,不能把两侧鼻孔捏住,也不能按住一侧鼻孔擤。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多次向孩子重复,不断地提醒、练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清洁方式。
如果你们家也有一只“呼噜猪”,就赶快采取行动,打败“呼噜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