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条34 -160
先来啰嗦两句:
今天恰好听了熊逸老师讲《诗经》,他提到《诗经》是儒家的教化工具,要警惕。《诗经注析》这本书恰好是拂去蒙在《诗经》上的“思无邪”的光环,说什么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之类的金科玉律,还原诗的本质。诗来自生活,回归生活。
我要把每首诗读成一个故事。
这是邶风第九首,全诗共四章。今天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女子,她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前人多曲解之。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的主旨
这是一位女子等待未婚夫的诗。
争议:
1.《毛序》说是:刺卫宣公也。
2.朱熹:刺淫乱之诗
3.方玉润:刺世礼议澌灭
4.王先谦:贤者不遇时而作也
余冠英生生《诗经选》一扫旧说,还它以民歌本来的面目。他说:这诗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红通的太阳纔升上地平线,照在济水上。一个女子正在岸边徘徊,她惦着住在河对岸的未婚夫,心想,她如果没忘了结婚的事,该趁着河还不曾结冰,赶快来迎娶她。再迟怕来不及了。现在这济水虽然涨了,也不过半车轮深浅,那迎亲的车子该不难渡过吧?
写作技法
此诗通篇为“赋”,前三章写渡品的所见所闻,从这些景物中隐隐透出主人公的影子,末章始表现出人物,点明主题。
有的诗以曲折获胜,有的诗以平直见长,有些作品求其言外之意,有些作品的意思就在字面之上,此诗就是一例。
前人正是由于心存崎峣,想入非非,硬是推之使高,凿之使深,反失其真意,失其自然美。
注释
匏(páo):葫芦之类。
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济(jì):水名。
涉:渡口。深涉:渡口的水变深了
厉:带。一说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揭(qì):提起下衣渡水。
弥(mí):大水茫茫。
盈:满。
鷕(yǎo):雌山鸡叫声。
不濡(rú):不,语词;濡,沾湿。轨:车轴头。
牡:雄雉。
雝雝(yōng):大雁叫声和谐。
旦:天大明。
旭日:朝阳
归妻:娶妻。
迨(dài):及,等到;乘时,趁着。
泮(pàn):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
舟子:摆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
卬:(áng),代词,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