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能香我】精英教育的劣势——读《优秀的绵羊》有感

‘一本耶鲁大学教授对美国常春藤精英教育的反思。一本颠覆美国中上层阶级价值观的警世之作。

感悟启示:

这本书是女儿的闺密陈慧玲送给她的,如今女儿推荐给我阅读,她感觉这本书很适合我阅读。

这本书是关于介绍美国著名大学进行精英教育的弊端。美国的哈佛,耶鲁大学,常青藤联盟学校都是世界著名的顶级学校,也是人人向往的学校,所以大学录取的门槛儿很高,很多人一进入这些大学而自豪。

作者在耶鲁大学待了24年,是教授,他看到了这些精英学生们,确实很聪明,成绩优异,做事精益求精,是社会上难得的人才。录取通知书就如同一个指挥棒,很多学生为了进入名校,他们所有的学习及活动都围绕着学校的指挥棒而去做。这些学生追求成绩的优异,他们的大部分的活动都是为了取得给学科加分。这些一流学校的精英学生外人看来,光鲜亮丽、自信飞扬,但他们的内心是焦虑的,孤独的,寂寞的,忙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谈恋爱、享友情。

这些精英学生,他们大多选择同一个工作方向,要么是咨询,要么是金融,很多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这两个专业,但为了获得高工资高收入,他们又舍不得放下这些高收入的工作。这些进行学生做事小心谨慎,没有十分把握的事情,不敢冒险去做,他们也不敢冲破社会上的人对他们的期待,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收入不高的普通工作。这些精英学生,如同围在一个精彩的特权泡沫里,享受着外表的光鲜,内心承受着无比的孤独和寂寞无奈。

美国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学,塑造出这样的精英学生,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包括我们中国的名牌大学,何尝不是如此。大部分精英的学生们,成绩优异,但独立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常常偏低。所有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是和非。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培养的精英学生,也没走出来限制他们的怪圈儿。

书中精彩段落:

人做事、读大学,最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专业,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短板,然后在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恰当位置。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他感觉当前美国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善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的很多孩子像个僵尸一样走进大学校园,对他们来说大学是一片空白,前方是一些不太清楚的目标:地位、财富、往上爬——总之“成功。”至于选择什么大学,那完全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要,因此你当然会选最好的大学,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如何帮助你找到自我,或者说大学如何帮助你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些问题你根本想都没想过,只是被动地去做那些周围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精英学生所有决定动机的关键在于安全感。拨开安全感这件外衣,你看到的是应得利益。方向感的缺失以及不想失去机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恐惧。在精英学生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是一双害怕失败的魔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精英学生通过了目前竞争白日化的大学选拔被名校录取,他们的人生简历上只有成功。因此他们最恐惧的是,将来自己不成功。他们无法从失败的恐惧感中挣脱出来。他们一直被不成功的可能性套上枷锁,害怕失败,这种心理从他们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成功时就已经播下了种子。对于精英学生来讲,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