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系统阐释了这项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核心要求与攻坚方向。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政策宣示,更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全局的战略擘画。深刻领会并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对于各类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而言,既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更是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历史机遇。
以统一的制度规则筑牢市场根基,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市场的本质是规则与信用,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如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质量标准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通用语言”和“交通规则”。它们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了清晰、稳定、可预期的行为指南,是激发和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投资兴业积极性的基石。若规则各异、尺度不一,必然导致交易成本畸高、资源配置扭曲,甚至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因此,必须将制度规则的统一作为最优先、最基础的工程来抓,确保无论企业身处何地、规模大小,都能在同一个规则体系下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以高效的基础设施联通市场脉络,降本增效、激发活力。现代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极度依赖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低成本流通。统一市场基础设施,就是要打通这些关键“血脉”,构建起网络健全、高效便捷、智慧绿色的现代流通体系。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路通桥畅”,更是数据、标准、服务的互联互通。它意味着要打破地域封锁和行业壁垒,消除信息孤岛,让生产要素能够根据市场信号和价值规律自由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最大限度减少因流通不畅造成的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
以规范的政府行为厘清权力边界,优化环境、促进公平。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行为必须置于统一的尺度和规矩之下。文章特别指出要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和市场监管执法,这直指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招商引资恶性竞争、政策随意性强、监管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制定全国统一的行为清单和裁量基准,实质上是为政府行为划出“红线”和“底线”,推动其从过去追求政策“洼地”转向努力营造公平、透明、法治化的营商“高地”。这有助于纠正扭曲的政绩观,引导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从无序的“政策竞赛”转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竞争上来,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场深刻的体制变革和理念更新。它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范畴,触及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绩效考核机制等多方面深层次改革,考验着我们的治理智慧和执行能力。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中央与地方、部门与区域、政府与企业乃至社会各方的协同配合与不懈努力。因此,每一位参与者都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性,争当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者、维护者和受益者,共同谱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