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统一、一开放”为笔,绘就基层要素流动的“山河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乡镇体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曾是农耕时代的市场图景;今天,全国统一大市场让要素跨越山海、奔赴乡镇。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神经末梢”,我们既要守好每一寸土地,更要拆掉看不见的“篱笆墙”,让土地、矿产、数据等要素在广袤乡村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结合总书记在《求是》第18期的重要文章精神,我以“五统一、一开放”为笔,谈四点“土味”体会。

一、统一产权制度,给群众吃上“定心丸”,让沉睡资产“醒”过来

文章把“统一市场基础制度”摆在首位,强调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过去,我们辖区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因为权属纠纷,十年间“批而不用”,企业不敢投、银行不敢贷。今年,我们依托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平台,把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权“三权”信息一次性上图入库,生成全国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实现“一码管地”。权属清晰了,上海客商通过“浙地云”平台在线竞价,以每亩52万元摘得20亩土地使用权,溢价率达86%,村集体一次性增收1040万元,成功招引冷链物流项目,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事实证明,产权制度越统一,市场半径就越长,土地价值就越能充分显化。

二、统一要素市场,让“净矿”出让像网购一样便捷,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总书记指出,要“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减少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我镇花岗岩储量丰富,过去由于地方保护,只能“墙内开花墙内香”,小散乱企业低价竞争,生态破坏严重。去年,省里把采矿权纳入全国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云上读矿、线上竞拍”。我们提前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网”发布勘查报告、风险评估、生态红线等“硬信息”,市内外企业同场竞价,最终一家央企以12.6亿元竞得30年采矿权,吨矿成本比过去下降18%,政府收益增加4.3亿元。平台经济打破了地域壁垒,让“好矿”卖出“好价”,也倒逼企业绿色开采、智能化加工,实现资源换产业、石头生黄金。

三、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用“一张负面清单”管住“乱伸手”,让营商环境更清爽

文章强调,要“统一政府行为尺度”,严禁各地在招商引资中“画地为牢”。过去,个别乡镇为争项目,竞相出台“土政策”,税收优惠、用地价格层层加码,导致“候鸟企业”到处迁徙,产业同质化严重。今年,国务院公布《全国统一招商引资行为清单》,我们第一时间对照清理,废止2份与上位法冲突的“小灶”文件,全面实行“净地出让”“标准地+承诺制”,企业拿地即开工。一家投资6亿元的预制菜企业,从签订投资协议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时27个工作日,比过去压缩60%。统一规则不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让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企业、守住红线上。

四、统一基础设施与开放市场,让“山区仓”直连“全球港”,把小农户带入大循环

总书记要求“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我镇虽处山区,但通过接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与宁波舟山港实现“一单制”联运,冷链货车全程GPS监控、运输时间可预测至小时级。今年荔枝季,依托数字化产地仓,农户凌晨采摘、上午预冷、下午装箱,48小时内抵达新加坡商超,售价比本地市场高2.5倍,带动果农人均增收8000元。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联通,让“山沟沟”与“大洋彼岸”同频共振,也为乡镇自然资源所提出新课题:今后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预留冷链、仓储、新能源充换电等设施用地,推动农村要素市场与国际市场无缝衔接。

结语

乡镇自然资源所身处“统一大市场”的最末端,也是制度红利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继续以“五统一、一开放”为标尺,在产权保护上再精准、在要素配置上再高效、在政府行为上再规范、在设施联通上再发力,让每一寸土地、每一克矿产、每一组数据都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奔腾不息的“活力细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基层的自然资源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