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树香谭的文章,练习一下申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名形式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这份文件涉及各行各业,有着深刻的底层逻辑变革意味。
那么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出台这个意见,是因为当下经济形势严峻么?是,也不是。
不是的原因在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届五中全会,一直有提到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指导思想是一直延续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思想,40多年的努力让14亿国内市场的统一提上了日程而已。再者,开放、公平、有序的统一大市场在近十年这个阶段一直在政府的经济规划中,按照节奏稳扎稳打,不是临时起意。
是的原因在于:目前经济确实遇冷,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外资看中美国债十年期利率倒挂,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开始外流,很容易引发跟风,如果此时不拿出经济刺激政策,稳住资本市场情绪,会引起资本踩踏(挤兑)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前些天重要经济会议表态——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扩大,紧接着就要出台相对于的政策稳定人心。
了解了出台的时间点,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如此重要,它为什么会深刻影响未来十年内各行各业的经济?
因为市场是全球经济博弈最稀缺的资源,没有发达的消费市场的支持,一个产业很难走向成熟,没有产业的成熟就带不来先进科的发展,国家的调控力量终究有限,无法支撑所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时就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而国家在产业发展成熟基础上就可以集中宝贵资源进行关键领域攻关。中国目前14亿消费市场,就不像日本那样市场发展空间太小,很多新产业成熟不起来,可不是光有人口就能保证更有优势的市场价值,否则印度市场价值就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内部很多孤岛,无法形成市场合力。中国要做的就是全国一盘棋,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解除地区性的人为限制——包括商品、资金、技术、企业等人为限制,让市场资源充分自由流动,同时治理市场上的垄断及不正当竞争。
建设统一大市场还要考虑在过程中减少对少部分群体的伤害,确保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所以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退后。
那么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有哪些既得利益的力量在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呢?上面已经表明目前国内市场各自为政,经济割裂情况仍存在,一个方面是理论上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应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适合各自的产业,形成合力。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政绩考虑,经常上马建设相同的项目,哪个趋势火就加大开发,也不管自身底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造成了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吊诡的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显著高于内部贸易,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省际贸易竟然远低于对外出口,现在的中国国内市场,只能说是一个整体市场,但内部存在大量的市场分割,到处是“小而全”的局部小循环,远远称不上“全国统一大市场”。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海外资本家亡我之心不死,中国不敢得罪他们,所以很难搞统一大市场。可妖魔化海外资本对中国发展有害无利,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最根本的一定是国内的经济因素,过去几十年让我们飞速发展的机制现在逐渐成为阻碍统一大市场的绊脚石。
过去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更偏向唯GDP论,各地区政府铆足劲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让经纪粗放发展,这也造成了土地财政、地方债、重复投资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回到阻碍力量是什么,正是过去的经济发展机制这个无形的东西,在制度和体制层面,所以报告原文提到四个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以及五个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改革不是完全否定过去,而是继承优点,完善缺点。过去的“政治锦标赛体制”不能完全废弃,目前但人均不足、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需要靠分配进行调节,最好的调解就是扩大增量。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朝着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方向改革,这种调整需要足够的时间,会先省内市场统一逐步扩大到城市群、湾区,最后全国统一市场,而且也要分阶段去实现,某些领域如网络生态数字领域可以先行一步进行市场统一,以点带面撬动更深层改革,彻底将整个中国国内市场打造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