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东西留着,等以后特别的日子再用。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人,到处都有这样的事。它根植于中国人的思维深处,有人说这是中国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是呀,这种思维不同于发达的欧美,也不同于贫穷的非洲。普天之下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好象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而中国人却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想有时”,我知道这叫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类似这样的格言警句在中国很多很多。
母亲四年前去世了。家乡的风俗,在老人去世后三十五天烧“五七”,其中有一项就是,把老人生前用过的部分衣物和纸钱纸人纸马等一并烧了。
在整理母亲衣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羊毛围巾,它被整齐地叠放着,看得出母亲保管的精心。那是多年前父母去北京旅游时,在一家大商店买的,父亲说。
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围巾。父亲说很贵,说买它的时候他俩下了很大的决心,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母亲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我从没见过母亲戴它,或许母亲没有等来那个她认为的特殊日子。父亲还在踌躇,和我商量要不要留着?我说还是烧了吧,母亲喜欢它。
父亲叹了口气。好一会儿后说:“你母亲一生节俭,总是舍不得用,总说是把它留到特别的日子用。可是却再也用不成了。
特别的日子。什么是特别的日子?我不知道母亲心中想的什么是特别的日子。其实,我想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今天过了,从此再不会有今天。
以后,每当想起这事,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泡一杯好茶或咖啡,躺在阳台的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
我会从阳台宽大的无框落地玻璃窗欣赏小区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听着舒缓的音乐陷入冥想,不管手头的事还没有做完;我会拉着妻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
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当初我将这事说与妻子听时,妻子默然良久。过后她把放在玻璃酒柜里很久的一套美丽的瓷器拿出来用了,再也不是等客来了才用;她到银行取出存折上的存款,说我们出去旅行吧,车开到哪里就算哪里。
隔壁住着一个同事,生前是很好的朋友。刚刚退休,查出来肺癌,捱过一年还是去世了。没查出病时,还说退休了再找点事干,说攒够了钱学我一样出去旅游。结果,攒的钱都用于了治病,旅游的那一天却永远再不会到来。
“将来”“总有一天”好象总是存在于人们的字典里。孰不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如果允许,还是现在吧,马上。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一串葡萄放在你的面前,你是先吃好的,还是先吃坏的?场合不同,吃法可能就不一样。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有句台词说:你该尽情地跳舞,好像没有人看一样。
你该尽情地爱人,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
生活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