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李碧华的《饺子》,被她诡谲艳丽又深情的文风吸引,决定看完她写的其他作品。之前看过由她小说翻拍的《青蛇》,《霸王别姬》和《胭脂扣》,在看电影时就觉得台词十分带感,配上港片特有的滤镜与角度,让人舍不得再看第二遍,想永远保留第一次看受到的的震撼。因为看一遍就足以让一些画面,一些话,印在心里。
李碧华的小说仿佛就是为戏而生,画面感,戏剧性通通都有,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虚假浮夸。《生死桥》也是一本特别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但我又实在不舍得它被拍成电影,怕电影毁掉我对里面爱恨纠缠的一切想象。
小说围绕着天桥上卖艺的三个戏子展开:怀玉,志高,丹丹。一开头作者便借一位会算卦的清朝太监王太公之口,为这三个人物埋下命运的伏笔。一个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死而后生。看到末尾便明了,生不如死的是怀玉,他爱丹丹,但心中要成角儿,要当戏台上第一武生的梦想促使他远离家乡。他从北平来到上海,开场便震住全场,红遍上海。但却犯了桃花,乱了阵脚,入了上海第一女明星段娉婷的温柔乡。也因此得罪了娱乐业大亨金先生,失去了上台机会。最后他终于直面内心情感,选择和丹丹私奔时,被金先生和段娉婷派人毁了双眼。自此身陷囹圄,看不到爱他的观众,见不到想见的人。
死不如生的,是丹丹,小说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是个孤儿,从小跟着各大戏班子辗转各地,卖艺求生。儿时在天桥上遇见了志高与怀玉,命运就此定型。志高爱着丹丹,丹丹爱着怀玉。王太公的第二谶语便是分别指着志高和丹丹说:"你心里有人,你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丹丹不信这个邪,偏偏要追到上海,去找心里的那个。结果得不到怀玉的承认,也迷失在了上海这个不夜城,成为金先生初恋的替代品。最后为了给怀玉报仇,杀死了金先生,而后被金先生的助理占有,染上了鸦片,梅毒,最后抱着天桥上的一根柱子,死在了北平凛冽的夜里。
这么算来,结局最好的,便是志高了,死而后生。志高是个暗娼的儿子,为了生活学会了各种投机取巧的技能。捡烟头,学鸟叫,讲讲荤段子小品,以此赚得每天的饭钱。他与怀玉情如兄弟,自小形影不离。却为了丹丹与怀玉摊牌,请求怀玉不要与他争夺丹丹。但留不住的,终归还是留不住。丹丹离开他去上海找怀玉。志高一个人留在了北平,带着情伤,踏实学唱戏,最后身边也有了良人,过上了普通温情的生活。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还有段娉婷,金先生,王太公,每一个看似次要的人物,若单独拎出来,都可以为其不寻常的人生写一篇中短小说。看完这部小说,其中的每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了我某种撼动。有的人机关算尽,却还是难以成全自己。
对啊,生活哪有那么美好,不是所有的两小无猜相互爱恋的人最后都能理所当然的走到一起,也不是你豁出去追了,你就能追到了。反而那些看起来是反派的人动用一些心机与手段就抢了你心里的人。比如段娉婷。用一些诱惑与甜头使初见世面的怀玉欲罢不能,几乎忘了远在北平的丹丹。最后知道怀玉还是决定与心里的丹丹私奔,她为了留住怀玉,与金先生合谋叫打手半路拦截,用硫酸浇瞎了怀玉的眼睛。真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甘愿守着一个心不在她身上的失明的爱人,为他端茶送水,伺候饮食起居,也不要成全他和别的女人。相比大度的舍痛成全,其实这样更需要勇气。以后他将永远看不到你,看不到你为他流泪的眼,忙碌的身影。他能摸到你,但他心里想的是别人。
也许爱到极致爱到病态就是这样,我宁愿啊,把你变得无法自理,只有我陪在你身边,只有我来照顾你。天地间就只有我们了,你不爱我又怎样,你只有我了,我们俩将死死的,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