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人世间》,几乎每集都会哭,或温暖,或感动,或难过,或感慨,人世间的情感,大多都是相通的,这大概就是这部剧受众广泛的原因。看完有很多话想说,关于秉昆和郑娟,关于亲情友情,关于那个年代。
(一)关于秉昆和郑娟
这剧最打动我的是秉昆和郑娟的为人处世和相濡以沫的感情,我喜欢秉昆和郑娟这两个角色,也喜欢雷佳音和殷桃的每一场对手戏,他俩真是完美的诠释了角色,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和角色融为一体。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原著的评价,说周秉昆寄托了梁晓声民间伦理本位意识和“好人文化观”的人物载体。在城市平民周秉昆这里,“好人文化观”具体体现为对理想主义爱情的坚守、民间友情道义的担当和伦理本位亲情的守望,而郑娟,则是梁晓声塑造的温柔坚韧、带有圣母光辉的完美妻子形象。
郑娟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她是那么坚韧,安静的承受着一切。郑娟身上,有很多生活智慧和可贵品质:她通透乐观,即使经历种种磨难,还能说出“难的时候,我就想想高兴的事,生活中总有高兴的事”;她明事理,在秉昆和父亲闹矛盾的时候,她说“别跟老人较劲”;她贤惠,带着孩子伺候卧床的老人,家里永远干干净净立立整整;她平和,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从不怨天尤人;她善良,念着赶超和于虹的好,把本该给儿子的房子给了于虹;她宽容,虽然春燕和德宝变得功利,恶意举报秉义,她也记得春燕当年的帮助,最终两家和好;她护夫,她毫无保留的爱秉昆,对这个男人又感恩又充满着亏欠。她说,秉昆要不是娶了我,他也不会遭这些罪。
最深沉的爱总是包含着某种亏欠,郑娟的亏欠感源于她带着别人的孩子还背个所谓寡妇的名声,而秉昆的亏欠感则源于郑娟对周家尤其是对妈妈年复一年的付出,觉得日子贫苦没能让媳妇过上好日子,她俩就这样互相亏欠着、心疼着、爱着。她俩也会生气吵架,但真正的恩爱就是我虽然很生你气,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也永远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你。
秉昆就更不用说了,能视别人的孩子如己出,足见这个男人的胸怀,对亲人、爱人、朋友,他总是尽最大能力给予,他和郑娟都是那个年代纯朴品质的生动代表,没有得失心,没有计算,这种品质大概是物质贫乏时代的产物。秉昆也代表着我们每个普通人,没什么大的理想抱负,就活这一家人,就想让亲人过得好,让父母认可和高兴。
(二)关于亲情和友情
我爱周爸和周妈,老两口是整部剧的支柱和底色,她俩在,家就在,戏的基调就是暖的,温情的,真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爸妈在心里就踏实。从38集周爸发病到39集老两口去世,我哭了整整一集,好多网友说哭抽抽了,在我心里他俩去世就跟全剧终了一样,后面楠楠遭枪击、秉昆进监狱、秉义得癌症都是大家感情上难以接受的情节,但反过来想想,生活里就是充满着无常,团圆只是一瞬,别离才是常态。
《人世间》用光字片的一帮兄弟姐妹,来表现老辈人单纯真挚的友情,小角色的演绎可圈可点,赶超和于虹憨厚朴实,国庆耿直,春燕儿仗义,每年初三都相聚,秉昆进了监狱大家伙也不忘把娟儿带上,周爸发病,秉昆的兄弟们拉着板儿车一路狂奔送周爸去医院,年过半百朋友们再聚首,举杯说着“我们还是我们”,几十年沉淀的友情让人无不动容。
我爸爸当年也是下乡知青,他们那一干人几十年经常聚会,而反观我们九零后的聚会,我组织过,五人以上已经很不易了,十人以上就算是大型聚会了,人情,是淡了么,我并不这么认为,当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和朋友的时候,发觉亲切感还在,只是时代不同了,相处方式不同了吧。
(三)我也曾想活在那个年代
那个年代通讯、交通都不发达,亲人之间都靠书信,我好羡慕写信和读信的感觉啊,写信,一笔一划皆是情,远方的亲人等着盼着收到了信,急急忙忙读完,再细细回味,过程中沉淀的东西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使聚少离多的亲人永远那么亲。现在通讯、交通发达了,一日千里,一视频都能看着,手指一碰,“爱你”的表情包就发给了妈妈,可是总感觉少了什么。
那个年代物质贫乏,过年能吃上顿肉,就特满足,知足,幸福感就强,大家生活水平差不多,也没心思去比较。后来社会发展的快了,大家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有了差别,攀比之心就有了,越来越不知足,苦日子熬过来了,好日子却好出毛病了,好了还想更好,别人有的我没有就不行,功利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开始盛行,好在现在国富民强了,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大家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更加多元开明主流的价值观正在建立和巩固。
那个年代,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融在每个人的骨子里,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都很高,无论是对待亲人,对待朋友,对待长辈还是对待社会,从来不担心吃的东西不干净,虽然医疗条件有限人却很长寿,而现在,刚刚过去的3·15晚会又曝光了食品安全问题,诚信固然需要外在的约束,如健全法制、社会监督,也同样需要人的自我约束。
(四)我给《人世间》打8分
我没看过原著,单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人世间》称得上是一部好剧,布景用心,镜头色调很美很暖,演员演技超赞,台词走心,情感真挚,故事很接地气。个别地方可能逻辑不太顺,比如楠楠长大后对养父和亲爹的态度转变,周蓉从极度自我到突然懂得为他人考虑等等,瑕不掩瑜,后半段大概是由于少了周家爸妈,才总让人觉得空落落的,不能因为一些剧情很虐心就说剧不好,据说原著更残酷,这么改编就是为了大家对生活心怀希望。
有些人会变,比如春燕和德宝;有些事会变,比如周蓉对冯化成那不顾一切的爱情;有些人不会变,就像周志刚和素华、秉昆和郑娟;有些事不会变,就像光字片长大的兄弟情;有些地方会变,光字片区终有一天要改造,我们在小城市生活和成长的痕迹被新的楼房一点点抹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看了这部剧,更懂生活,更懂父母,懂那个时代,懂一代代人的传承。致敬平凡生活中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