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脱出受害者监牢,收获自由,开始和谐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中提到受害者监牢,在这个监牢里关着三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这里通过一个例子,聊一聊在亲密关系(特指伴侣关系)中,这三个角色在两人中是如何扮演的,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如何从监牢里出来。

 

图片来源《亲密关系》-克里斯多福.孟.湖南文艺出版社

妻子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上有哥哥姐姐,有着非常强大的依赖需求,而这个需求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满足,所以成年后在不断寻求。她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而且是孤独的,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丈夫是家中的老大,有着众多长子女的共性,具备优良的责任感,是一个完美的拯救者。 

角色扮演

这位丈夫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应酬,很晚才回家。长期以往,妻子的依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各种可能,于是乎可怜的、绝望的、沮丧的、忧郁的、孤独的等等地负面情绪充斥着妻子,她赤裸裸地扮演者受害者的角色。

她认为这一切负面的感受,都是丈夫的责任,感觉丈夫变了,不再爱他了,于是开始愤怒地批评和苛责丈夫。迫害者的角色出演地堪称完美。

而丈夫呢,他在面对妻子受害者情绪和迫害者的批评时,感觉确实是自己的责任,自己确实应该为自己经常不在家这件事给妻子带来的感受负责。于是,他尽量提早回家,来让妻子的情绪和感受恢复平静。其实,他就是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满足他拯救者的欲望。

可是,他是不会长期提早回家,相反的,有可能越演越烈,可能更晚回家,甚至长期出差,让妻子的受害者和迫害者感受更严重,进而让自己拯救者扮演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度。

 受害者监牢的后果

三个角色的扮演都是在互相满足着双方潜意识的需求。但是,意识上,妻子觉得应该理解丈夫,因为丈夫应酬和出差都是为了家庭能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他一个人在外也是很累的,妻子为自己对丈夫的苛责感到自责;可是空虚感与孤独感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所以还是控制不住抱怨指责丈夫。丈夫呢,他觉得自己不能经常陪伴妻子左右,让她一个人兼顾工作和照顾家庭孩子,也感受深深的自责,同时也为妻子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不满。而丈夫呢还是不由自主晚归出差,而且美其名曰公司安排,在家感受不到温暖,自己也无奈。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远,痛苦不堪

 跳脱受害者监牢,收获自由

有一天,妻子突然醒悟了。她知道了受害者监牢,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扮演着受害者和迫害者的角色,而拯救者就是结婚多年的丈夫。他们在互相吸引着对方按照自己和对方的需要各自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她不想再待在受害者监牢里了,因为,太痛苦了。

后来,她觉醒到如下几点,她发现,进入和跳脱受害者监牢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进而,她跳出了受害者监牢,收获了自由。

1、        有受害者,就会吸引拯救者;有拯救者的地方,就会出现灾难(受害者);有受害的地方就会出现迫害者。

2、        改变不了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要跳出监牢得从自己开始。

3、        要跳出受害者监牢,首先需要跳脱出自己的角色,文中的妻子而言,就是受害者和迫害者。没有了受害者,自然就没有了迫害者。所以,首先应该跳脱出受害者的角色。

(1)跳脱出受害者角色,首先需要接受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没有人迫害我们。自己的现状只能由自己负责,与他人无关;

(2)接纳自己的一切状态,这些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无所谓好,无所谓坏,接纳它们;

(3)套用网上热语:我们要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即,我们本自具足,本来就足够好,当下就足够好,所以,没有受害者。

当她明了了这一切时,她不再扮演受害者了,她也不再去指责和抱怨丈夫,即不再充当迫害者,她也不再需要丈夫去拯救她。那么,丈夫的拯救者情结在她面前已经失去了市场。自然而然,丈夫在和她的互动中,也会不再扮演拯救者。双方就回到了平等的关系里互动,各自为各自的行为与情绪负责。

当妻子明白了这些之后,她的行为有了改变。

他的丈夫此刻还是在长期出差的状态中,此前,她经常给丈夫报告带孩子的辛苦,自己身体的不适。而那一天,她写了一篇关于和自己孩子互动的文章,那个文章充满爱和轻松。她想发给丈夫看,但是,在按发送键的那一瞬间,她犹豫了,她反思她犹豫的原因。于是,她突然发现了,如果把文章发给丈夫看,那丈夫就会认为她可以很好的处理工作和孩子的事情,她无需丈夫的帮忙了,然后,就会失去丈夫的关注和关爱。她突然发现,正是这种对失去关注的恐惧,让她一直深陷受害者的监牢里。可是,此刻,她突然有了上述的觉醒,她明白自己的情绪由自己负责,而无需依赖于丈夫,她当机立断跳出了受害者的监牢,她轻松地按下了发送键。

文章发给了丈夫,丈夫看到文章,会心一笑……

笔者相信,文中的夫妻,开始了平等的关系,也就已经踏上了和谐亲密关系的路上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詹迪·尼尔森说: “遇见灵魂伴侣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 你认...
    万物生升阅读 955评论 0 7
  • 本 期 解 读 《亲密关系》 荐 语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
    童妈后花园阅读 625评论 2 10
  • 新年总算用来欢聚庆祝的,岁末总是用来留恋回忆的。在留恋中不舍,却又欢庆着新的到来。对于我这种长情的人实在是有点不...
    响响的晴天阅读 192评论 0 0
  • 一、“不要去跳楼” 先澄清一下这句话的由来。 Rio学校下午5:10分开家长会,爸爸还没下班,Nikko只好留他一...
    NikkoLiu阅读 598评论 0 0
  • 是不是感觉生孩子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没有期待,做什么错什么,无缘无故感到焦虑和担心,甚至失眠?你可能产后抑...
    蜜糖罐阅读 79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