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讲《水》单元的第四节课,这节课与前一节课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冰融化的现象时都很认真,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描述不完整,例如冰融化一半时,学生会这样描述:水变多了,冰柱变小了。这个确实是存在的现象,但是描述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是有一半冰融化成水了,而不要直接说水变多了。虽然都是形容这个现象,但是后者的描述就会给人一种水是突然出现增加的,所以我觉得描述应该更准确一些。其次,学生描述现象时会忽略掉试管内除冰融化成水外,还会有小气泡。
另外,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习惯性单独用文字或者单独画图记录,在这里我就引导他们思考图文结合的方式会不会更直观,更能懂一些呢?接下来学生就会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这个观察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提醒学生画图过程中对于冰面位置的标记一定要画上,不然学生会忽略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对于初始冰面标记和水面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不太能得出“冰融化成水体积会变小”这一结论。
最后,学生观察到了两次标记的位置关系,但是他们习惯用“水的高度比冰的高度更低”这样的语句来形容。对于这种情况,我是听过引导他们思考前一节课水结冰的结论――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来反向思考这个现象(两次标记位置关系)该如何描述,这样提示后学生可以更规范地描述,即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对于后面雪、雾、露、霜、云等的成因我是弱化处理的,让学生来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在给出解释的,但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让学生印象不深刻,所以在这里问问老师们有没有好一点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