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老师,大学毕业当了中学物理教师,后改行担任《南风窗》编辑,离开媒体后收集了上百个教育创新案例,并创办泉源实验学校,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教育创举。现在张良老师是爱卡的米教育有限公司CEO。
我最想了解的是张良老师跳出圈子,再回到教育领域,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创新。跨界的能者怎样思考教学?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育领悟?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张良老师,我网上查阅他的很多资料。其中他的一篇发言稿让我有许多感悟,以下许多文字引用了这篇《走出孤岛,联接带来改变》的内容。
在体制、民间、技术三个圈子来回走动的张老师,对教育创新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张老师认为这三个圈子可能各自的理念有所不同,但都是非常难得的中国教育的创新力量。做教育创新能三个圈子之外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面对的挑战是极为艰巨的。因为面对的传统力量不是轻而易举可以改变的。最关键是这三个不同的创新力量没有形成期待的合力,联接非常不够,甚至有互相贬低,甚至攻击的现象。结果就是因为我们无法达成大家共同的目标,去改变传统的教育。
我们今天的教育往哪里去?我们对下一代有很多期待。但我们发现,很多的孩子们对学习没期待,和老师没交流。张老师介绍他了解的一位化学老师的“漂移式互动”,对破局有招。
这个老师用漂移式互动居然达到了四个效果,第一是多维交流,他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可以发言,发言最后还能记录,消除了学生心理顾虑,给他带来了勇于发言的安全感。就运用“弹幕”这样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形式。互联网原住民喜欢的交流方式,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而且想要看到同样观看视频的人的感受。聪明的老师把这个发到他的微课上,带来的效果是,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情,学生都变得极为活跃,不懂的地方问题随时提出来,单的问题可能同学之间解答了,复杂的问题老师可以参与讨论。所有的问题老师在后台都可以看到。可以对所有的问题可以做简单分析,用三种颜色分别标识哪些同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哪些是存在疑惑,哪些是没有价值的瞎扯,大家都在做个共同的课堂笔记。这位老师他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工具,把我们传统教学中面临的师生沟通互动的问题解决了。张良老师认为这就是课堂里面的联接带来改变,每个学习主题,每个课题从互不相干的学习孤岛,只要有“连接”意识,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真正联接起来之后它所带来的改变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善于利于技术,网络、设备来形成连接。比如四川的凉水井中学,把所有的学习者更紧密地联接在一起的时候, 课堂可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把平板看成是-一个学生所能拥有的独立兴趣通路,是在课堂里建立更加平衡的师生信息权利,课堂里所有信息的基础的交换方式会发生改变。要做高效的信息交换的工作,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输出”这个学习内驱力,在预习、课堂和课后进行学习。其中3W预习法就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预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怎么办。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抓手,他们的思维,表达和学习能力大幅提升。
这不就是我们要的、学生要的教与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