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s在/path/to/cache/设置了一个两级层次结构的目录。将大量的文件放置在单个目录中会导致文件访问缓慢,所以针对大多数部署,我们推荐使用两级目录层次结构。如果levels参数没有配置,则NGINX会将所有的文件放到同一个目录中。
keys_zone设置一个共享内存区,该内存区用于存储缓存键和元数据,有些类似计时器的用途。将键的拷贝放入内存可以使NGINX在不检索磁盘的情况下快速决定一个请求是
HIT
还是MISS
,这样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一个1MB的内存空间可以存储大约8000个key,那么上面配置的10MB内存空间可以存储差不多80000个key。inactive 在proxy_cache_path配置项中进行配置,说明某个缓存在inactive指定的时间内如果不访问,将会从缓存中删除。
max_size设置了缓存的上限。这是一个可选项;如果不指定具体值,那就是允许缓存不断增长,占用所有可用的磁盘空间。当缓存达到这个上线,处理器便调用cache manager来移除最近最少被使用的文件,这样把缓存的空间降低至这个限制之下。
proxy_cache_valid 为不同的应答设置不同的缓存时间,当过期后并不自动删除,只有再次访问时会去重新刷新结果,生成新的缓存文件。
proxy_cache_min_uses设置只有经过几次访问,内容才会被nginx缓存,默认为1。这个设置主要是针对那些缓存经常被打满了场景,它保证只会缓存那些经常被访问的内容。
proxy_cache_lock被启用时,当多个客户端请求一个缓存中不存在的文件(或称之为一个MISS),只有这些请求中的第一个被允许发送至服务器。其他请求在第一个请求得到满意结果之后在缓存中得到文件。如果不启用proxy_cache_lock,则所有在缓存中找不到文件的请求都会直接与服务器通信。
如果有多个硬盘,NGINX可以用来在多个硬盘之间分割缓存。下面是一个基于请求URI跨越两个硬盘之间均分缓存的例子:
proxy_cache_path /path/to/hdd1 levels=1:2 keys_zone=my_cache_hdd1:10m max_size=10g
inactive=60m use_temp_path=off;
proxy_cache_path /path/to/hdd2 levels=1:2 keys_zone=my_cache_hdd2:10m max_size=10g
inactive=60m use_temp_path=off;
split_clients $request_uri $my_cache {
50% “my_cache_hdd1”;
50% “my_cache_hdd2”;
}
server {
...
location / {
proxy_cache $my_cache;
proxy_pass http://my_upstre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