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直隶容城(今河北保定容城)人,明末清初理学大家,与黄宗義、李颙齐名,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晚年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满清入关后,孙奇逢南迁河南辉县,在夏峰村授徒讲学20余年,著书立说,研读各家经典,创立“夏峰学派”。黄宗義评价“北方学者大出其门”,故孙奇逢又有“北方孔子”的美誉。
在孙奇逢的教育下,孙氏子孙多为贤良之辈,他的六个儿子都是读书人,多有著述。三子望雅入乡贤祠,四子博雅协助孙奇逢对士子们提出的问题详加解释阐发,从未有一丝厌倦情绪。孙辈如望雅之子孙洤中进士,重订了我国琴学史上著名琴谱《徽言秘旨订》,其曾孙辈孙用正中举人,曾任禹州、许州学正,主讲大梁书院,入忠孝祠。后人的如此成就,多得益于孙氏的《孝友堂家规》。
孙氏后人延续着孝友传家的传统,数百年来家族中秩序井然。今天,河南夏峰村孙氏后人住宅门额上家家都有“金容望族”“堂传孝友”的字样,“金容”即指孙奇逢祖籍河北容城。而无论容城亦或夏峰,孙氏后人中每代人名字中的辈序还都刻印着这个家族的崇尚:“家世金容,继居中洲,堂传孝友,敬守前修。
家训摘选
不要轻视治家
问:齐家之难,难于治国平天下。家迩天下远,家亲天下疏,何以难?日:正惟迩则情易辟,正惟亲则法难用。夫家之所以齐者,父日慈,子日孝,兄日友,弟曰恭,夫日健,妇日顺。反此则父子相伤,夫妻反目,兄弟阋墙。从来均平天下之人,每于此多动心忍性。盖法制所不能束,禁令所不能施,以此思难,难可知矣。
治家必须立体
居家之道,须先办一副忠实心,贯彻内外上下,然后总计一家标本缓急之情形,而次第出之,本源澄澈,即有淤流,不难疏导。患在不立本而骛末,浊其源而冀流之清也。
从来大儒都于童稚时定终身之品
尔等未离孩提,稍长之时,正在知爱知敬之日。吾家自高祖以来,忠厚开基,今孝友堂尚依依如新也。尔为兄者宣爱其弟,为弟者宜爱其兄,大家和睦,敬听师言,行走语笑,各循规矩。程明道谓洒扫应对,皆精义入神之事,莫谓此等为细事也。圣功全在蒙养,从来大儒都于童稚时定终身之品,尔等勉之。
文章摘自《名门望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