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逝去,最令人遗憾的,不是不能够在晚风中任裙摆飘摇,而是即将到来的大约在冬季和冬季里人都要被关进暖气屋子和厚重的衣服里,灰蒙蒙的天空中也再难有盛大的晚霞。让人暂忘世间辛酸和无奈的湛蓝天空和落日余晖下的光影云翼,还要再等一个四季的轮回才能相遇。
夏天是四处游荡的日子,唯有在有雨的傍晚才能在窗前灯下安心读书,所以6月底到8月初50天的时间只读了两本书。今天的雨不大不小,在窗前看灯影婆娑,听雨声潺潺,大脑在想着要读什么书的时候(向往更多的多巴胺在作用)又觉得刚刚读完第二遍的《贪婪的多巴胺》还没有完全结束(享受拥有的当下因子在发力)。打字书写目的在于回味后二次咀嚼,算是给结束阅读此书一个完整的交待吧!
《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本身,英文名《The Molecule of More - How a Single Chemical in Your Brain Drives Love, Sex, and Creativity- And Will Determine the Fate of the Human Race》没有一个单词是“多巴胺”。但是原文书名内涵更丰富,概括了这本书的实质。《更多分子:一个单一的化学分子是如何在你的大脑中驱动爱、性和创造力并决定人类的命运》。原文翻译题目,就能清楚这本书在说什么。
当然,文章提到的爱情的冲动,毒品的上瘾,环境的掌控等等,除去了动物实验部分,绝大多数都是以美国人为样本或例子进行描述的。因此,其中所有结论或推断,其信度和效度都局限于美国。我们读过之后审慎待之,从自身的理解和体验出发取其精华就好,不必太过较真。
多巴胺,代表着对未来未知的无尽向往和不懈追求,是“预期分子”,它永远让我们不自觉地追求“更多,更快,更强”,而目标一旦实现,瞬间停息。如第一章陈述“用尽浑身解数追求异性,但一旦得手,就立刻感到乏味。”找寻爱情,和维持爱情在在大脑运作时,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能。拥有高水平巴胺的大脑既是一种福报也是一种诅咒。
多巴胺不是快乐分子,是预期分子。如果我们要享受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追寻可能得到的东西,大脑必须从面向未来的多巴胺转化过渡到面对现在的“当下分子”。
而“当下分子”,是一系列的神经递质,包括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血管升压素等,能够让我们享受当下,感受此刻的愉悦,不再着眼于未来,成就长期的亲密关系。这是与多巴胺的互补性存在。
冲动是魔鬼,我们不能一味任由多巴胺驱使,一路冲锋而失去控制。
“经过中脑边缘回路的多巴胺,叫做“多巴胺欲望回路”。多巴胺的回路让我们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阻碍,主宰了世界,征服了一座座高峰,但同时,也让我们走上了一条更黑暗的道路,一条“上瘾、背叛和痛苦的道路”。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无法控制的“冲动”。
而来自中脑皮层回路的则是“多巴胺控制回路”,它能够管理欲望多巴胺不可控的冲动,进行计算和规划,控制各种情况,找回一种“掌控感”,将澎湃的原始能量引向对我们有利的终点,像是一辆汽车的方向盘。让我们更有韧性,更加有效地规划未来。”这就是我们常常赞誉的理性。
也许到此处,大家应该明白文章刚开始为什么会说高水平的多巴胺既是福报又是诅咒了吧。在读了两遍之后,才大概理出了多巴胺、当下因子以及多巴胺回路和多巴胺控制回路在小小大脑里的运作机制,如果感兴趣,推荐大家读此书,了解自己,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