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六班 陈宇航
5月24日从昆明飞往成都的KY8291次航班,原定是傍晚的6点50从昆明起飞。但因为机舱内的一个特殊情况,导致该航班竟然晚点了近7个小时才起飞。机舱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尴尬的意外?
原来当天飞机上有一名打着点滴,插着医疗管子的患者,机长因怕其在高空中发生生命危险,而拒绝起飞。
这名患者病情严重,在昆明无法医治,家属才准备陪同其坐飞机去往成都就医。然而在机场顺利安检登机后,在临飞前却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双方僵持不下,一飞机的乘客因此受到牵连,一直到凌晨12点,此时航班已经晚点了五个小时,但是对于此事造成的住宿等相关事宜并没有任何解释和承诺。
最终还是飞机上的其他旅客拨打了110,经民警协调,患者及家属才同意下飞机,用急救车把患者运送到成都。这一飞机的乘客最终在将近九个小时后到达了成都,而昆明航空则给予了每位乘客200元的赔偿。
查询后发现,类似的机舱内的尴尬其实并非个案。 首先,在这期间来了两次医护人员诊断结果均认为该患者还是可以出行的,但是这位机长态度很坚决地说这个责任他是担当不起的,这么一听,这位机长好像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的,万一真的在飞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可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但是这位机长似乎又太霸道,乱用了权力,也侵犯了他人准时到达目的地的权利。病人为了快速得到有效的治疗,这才做了飞机,却被机长无情地拒绝。不仅耽误了病人的及时抢救,还耽误了其他乘客的时间,硬生生地将两个小时的行程延长了几个小时。
这个机长只想到发生了在飞机上发生意外,他要承担怎样怎样的责任,却没有想到如果因为他耽误的这七个小时,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延误病情,乃至失去生命,他又该不该负责呢?就算他多想了一点,也只会觉得反正不是死在我的飞机上,又不关我的事。
其次,航空公司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效率也很让人担忧。在这被耽误的七个小时里,航空公司究竟都做了些什么,让机长与乘客争论如此之久,最后还是得不出结果,还得通过民警才能解决问题。而在这七个小时里,也没有照顾到其他乘客的利益,没有对住宿等相关事宜做出任何解释和承诺,最终只是给了乘客200元的赔偿,这般行为,最终只会让航空公司失去越来越多的客户。
航空安全固然重要,在每个机长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后,航空公司应该怎样为乘客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尽可能让乘客缩短在机上滞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