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洛曾经做过一个恒河猴的实验,把一群刚出生的恒河猴关起来,房间里放一个没有奶的绒布妈妈,还有一个有奶的铁丝妈妈。
小猴都去找绒布妈妈,只有饿的时候才去找铁丝妈妈喝奶,甚至有些小猴饿得不行都不去找铁丝妈妈喝奶。
最后发现这些小猴将来长大都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抑郁、自闭、没有办法融入集体、没有交配的能力和没有抚养自己孩子的能力!有自残倾向和暴力倾向。
看了这个实验过程,感到很难过,因为太残忍了!
为什么选择恒河猴呢?因为它们和人类的基因有94%的相似。
可以从哈洛的实验中看出,母亲的拥抱和抚摸远远比喂饱重要。
后来哈洛又设计了会摇摆的绒布妈妈,结果发现这群小猴都正常了,也就是说运动和玩耍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
哈洛总结出,爱的本质是:抚摸,运动,玩耍。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母亲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工作,甚至舍弃孩子外出工作,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想给孩子挣更多的钱而缺失了陪伴!
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正是母亲的陪伴!而且钱永远挣不完!
我们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反思,孩子要的是什么?
今年夏天《小欢喜》火爆网络,里面讲述了三个孩子的故事,剧中季杨杨同学在六岁的的时候父母离开了他外出工作,直到高考那年父母回来,季杨杨并不能接受和父母一起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一家关系非常紧张,但最后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都缓和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说,母爱如果缺席似乎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季杨杨是在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开的!季杨杨说那个时候到处找妈妈,那种绝望是永远的伤痛!
哈洛又做了一个母爱缺失的实验,让刚出生的恒河猴离开母亲,室内没有任何妈妈,六个月后再放入绒布妈妈和铁丝妈妈,在房间里放入会打鼓的小熊和恐怖的玩具时,小猴不奔向任何一个妈妈。
几乎所有的小猴都蜷缩在那里,战栗、咬手指、尖叫、撕扯自己的毛发、甚至咬自己的胳膊和腿。
可以看出如果孩子在出生六个月内没有母爱的陪伴,那么将来可能弥补不了了。所以在孩子出生的至少六个月里,母亲要和孩子天天在一起的。
可以从哈洛的实验中看出,这些没有母爱陪伴的小猴,将来都有严重的问题,不懂的如何交往,会虐待自己的孩子,会抑郁自闭。
我们可以得出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陪伴的孩子,将来大多都有心理问题,不懂得共情,不懂得情感交流。
我们也可以判断每一个有抑郁自闭、暴力倾向的成年人,他的童年都有过创伤。
之前调查发现有很多违法的14岁以下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
之前有一篇文章写到,一个记者采访一位留守儿童,告诉她想对妈妈说什么,对着相机说妈妈可以听到。
小女孩弱弱地说了一句:“妈妈,我可以去你家做客吗?”
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去承担一份责任,去关注去帮助留守儿童,孩子代表着未来,老师和父母决定着孩子的发展,也可以说决定着未来的发展。
我希望有一天,不再有留守儿童,不再有孩子经历母爱缺失的痛苦!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让爱不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