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耍了撤档、大年初一免费播放的花枪后,徐峥导演的第三部人在囧途系列,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这一露倒好,整部影片就像冬日的庐山一样,光秃秃的,令人兴味索然。看完后,直抱怨“白花了钱了”——噢,不对,咱没掏一张电影票的钱,但咱白白浪费了两小时啊!这找谁说理去……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直觉告诉我,这是一部烂片:它不但比不上第一部《人在囧途》,还不如槽点满满的《港囧》。
两小时下来,不知道是因为经过前两部的洗礼,我的囧点提高了呢,还是影片本身槽点太低,这部“囧妈”,与其说是一个令人发囧的老妈,不如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导演为了凑足“人在囧途之莫斯科”这篇应试作文而潦草应付的涂鸦。
作为一部春节档贺岁片,“囧妈”好囧,至少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叙事情节过于单薄,演员全程尬演。
主角设定上,影片延续了前两部的既有人设:徐峥依旧是疲于事业疏于家庭管理的精英商务男(徐伊万),虽然跟老婆之间出了问题,但是内心依旧放不下这段感情。
与前两部的婚姻状态不同,这一回,男主人公一开始就已经离婚。但因为家中有个磨人的老妈,只好拖着前妻,继续演戏装恩爱。
这个徐伊万,承担了故事的两条主线。
一方面,为了留住前妻,派了个二货表弟去美国阻挠前妻签约,影片介绍里所谓的“斗智斗勇”无法就是打几通国际长途,改变几次主意,如此而已。
这让人深深地怀疑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幼稚园的小朋友玩起捉迷藏来也比这个要诡计多端得多……
只让人叹一声“囧”。
于是乎,故事的第一条主线就失败了。
第二条主线,讲儿子与老母亲经过六天六夜国际旅途的洗礼,从鸡飞狗跳变为母慈子孝,本应打出合欢牌/亲情牌,戳中观众的笑点/泪点,赚足笑声与眼泪,但两小时下来,我竟两眼干干,全程笑不出来……
究竟是我的笑点低了,泪点高了,还是别的问题呢?我就纳闷了——如果说这是一个无名小卒的作品,我可以原谅,谁都难免第一次的失败,但作为导出了《囧途》与《港囧》的导演(现在看来这一系列IP,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徐峥这回的《囧妈》究竟走心了吗?
恐怕,只有茫茫大雪中的走神。
这不但是导演徐峥的潦草之作,也是演员徐峥的应景之作。
演员徐峥的演技,去看看《囧途》与《我不是药神》就好——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好”演员。
但在这部自编自导自演自监制的《囧妈》里,我看不到演员徐峥的演技在哪里,一些固定的喜剧套路,固定的表情,固定的肢体语言,一切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又是那么自然的乏善可陈。
台词薄弱到什么地步,为了彪个金句,儿子和老婆强行把最能够代表影片价值观的台词念了两遍:“你想要的,只是你想象中的**,于是对我强行改造,但我不是你想象中的**”
一句话,本片最大的价值观就是我们要接受真实的对方,不必勉强。母子、夫妻,都是这样。
但叙事内容的薄弱显然撑不起这宏大的价值观,于是所有的好演员,像黄梅莹、袁泉、邬京飞,在这部戏里,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全程为了囧而囧,剧情不够,全靠尬演……
第二,作为一档春节贺岁片,《囧妈》的惨烈在于它既不搞笑,也不煽情。抛去几个老梗,全程无新鲜笑点/泪点。槽点倒是罄竹难书。
甚至连美丽的冬日雪国俄罗斯,风景也是一闪而过,没能在观众心中留下倩影,真是遗憾。
第三,作为一档主打亲情牌的贺岁片,本片的价值观又显得模糊不清。
它没有感人肺腑的催泪故事,也没有歇斯底里的男女之情,甚至连一段刻意安排的“露水姻缘”也没能点燃看客的荷尔蒙,那么它有什么呢?
扒得衣不蔽体后,它的里子是“体无完肤”,与其说它是在歌颂亲情的宝贵,不如说它在控诉“亲情是一种约束,只有不勉强的亲情才是好亲情”——母子、夫妻,都是这个样子:当你想控制我的时候,当你想改造我的时候,我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这一主题不能说不深刻。但徐峥导演非把这个深刻主题肢解得四分五裂,给它穿红戴绿,打扮得面目全非,那这个亲情,它还有何谈论价值呢?
片中的母子,结局看似和解,但问题依旧存在——老母亲会忍不住继续管儿子,儿子会继续忙忙碌碌,该咋样还咋样。
我们的生活,毕竟不是喊口号。那些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也不是干一碗鸡汤就能解决的。
从这点来看,《囧妈》一没逗我们笑,二没让我们哭,那要它何用?还不如看看《唐人街探案》——爽快就行!
还好没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