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你了解精力管理吗?
是否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为什么有人能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仍然精力充沛?
人到中年,面临家庭职场的双重压力,该怎么办?
上周末我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拆书课活动,主题是精力管理,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解决办法,在这里分享一下心得。
可能有人还不了解什么是“拆书”,我第一次听说”拆书”,以为是这样的:
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参加了几次拆书后,发现原来是这样的:
“拆书”是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写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中介绍的一种高效读书学习方法,它分为三个步骤:
R:阅读原文片段(读一段图书的内容,只要片段即可,不需要读整本书)
I:引导促进(拆书家引导学习者理解书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A:拆为己用(回顾自己的相关经验、案例,思考如何将书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工作中)
“拆书帮”就是帮助进行拆书的组织;“拆书课”就是拆书帮定期组织的拆书主题活动,分为普通拆书课和精品拆书课;拆书家就是帮助引导学习者拆书的人,分为9个等级,三级为最高。
普通拆书课会有两到三位拆书家就各自不同的图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拆解,时间在十五分钟到一个半小时不等。
精品拆书课是由一位三级拆书家主导进行,运用拆书帮的学习方法论,精细地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整本书,通常时间较长,4个小时左右,可以系统学习到整本书的核心知识点,掌握拆书帮的学习方法论。
我周末参加的就是杭州拆书帮光明顶分舵的三级拆书家——蒋应水老师的精品拆书课,蒋老师是上海某美妆上市公司高管,同时也是一位精力管理践行者,他本次拆解的图书是美国出版的畅销书《精力管理》。
参加这次拆书课真是不虚此行,收获很丰富:
首先,了解了精力管理的原则,学到了很多精力管理的方法: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如果精力不足通常是两方面原因:消耗过多和来源不足,都需要解决。
精力的来源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如下图中的金字塔模型,如果上层有问题很可能是下层基础的原因。比如情绪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都有可能是体能不足,需要采取措施增强体能。
如何增强体能呢?可以从睡眠、呼吸、运动、饮食四个方面来调节。
关于睡眠:良好的睡眠对体能恢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年人每天通常需要7-8小时的睡眠,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如果早上在一个周期结束时起床会比较容易清醒,否则就没有精神。可以通过手环等工具监测自己的睡眠周期长度,倒退若干个周期确定就寝时间。
快速入睡tips:平卧,向膝盖方向勾脚7秒,然后放松,反复会很快睡着。
逐渐调整起床时间,不用一步到位,每天提前十分钟就好,适应了再提前。
关于呼吸:人活着必须要呼吸,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正确的呼吸。
正确的胸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吸收氧气,还可以平静心绪,集中注意力。有很多瑜伽、冥想、正念课程都会强调呼吸,也有专门的呼吸课程帮助训练。
呼吸tips:一次呼吸中,自己默数,呼气6下,吐气7下,呼吸要均匀。这个方式养成习惯还可以减肥哦~
关于运动: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普遍问题就是运动太少。
怎样才是合适的运动量?最好是每周三次至少20分钟以上的运动,运动心率达到230-(实际年龄)*70%就是合适的。
如果实在太忙,也可以采用微运动的形式,每隔一个小时左右起来活动,靠墙俯卧撑或者拉伸都可以。
蒋老师的tips:每天晚上临睡前跪床上30分钟,床不要太软,坚持有效。
最后说说饮食:
理想的吃饭顺序,先喝汤,再吃菜,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可以少摄入碳水,避免身体过多负担。
注意食物的GI值,尽量吃GI值低的食物;每日两餐之间可以补充些小零食,调整成一天五餐比较合适。
情绪部分关键4步:
- 觉察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说:“情绪要控制我,我不能让情绪控制。” 2. 放下情绪,找解决办法。
- 转换,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换为正面情绪。
- 行动,分步骤采取行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这方面我想起一个自己的案例:
有天晚上我加班到家快十点了,发现孩子还没有睡,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没有收拾,我的怒火一下子上来了,勒令她立刻收拾好,孩子哭起来,说她累了不要收拾,一时僵持不下。
我突然觉得不对(觉察),这样不能解决问题,还搞得睡觉前大家心情都不好,于是过去抱着孩子温和地问她(放下情绪,找解决办法):你这么晚还没睡,是不是在等妈妈?她哭着说是的。
哎,好感动,从这个角度一想我也不生气了(转换),告诉她:明天我会早点回家,今天我们俩都很累了赶快睡觉,明天早上要把玩具都收拾好(行动)哦,孩子破涕为笑,很开心地和我一起睡觉了,鸡飞狗跳变母慈子孝,又是一个气氛祥和的夜晚。
其实孩子平时还蛮听话的,会自己收拾玩具,我应该多注意觉察自己的和孩子的情绪,这样沟通才会顺畅不伤感情。
关于思维部分:
1.很多人思维用得过多,而不是过少(俗称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2.2W2S:何时,何地点,何条件,何规划的思维方式
3.营造思维仪式感,有助于节省精力不必要的消耗。比如乔布斯标志性的黑色套头衫,扎克伯格千篇一律的灰色T恤都属于建立了固定的仪式感,固定的着装既为他们建立了鲜明的个人辨识度,也节省了穿着搭配的精力。
关于这方面我也有自己的体会:
我给老公买的袜子都是成盒批量买一样的颜色款式,拿起来就穿,坏了一只就换一只,一点不费劲;给女儿买的一打花袜子款式各异,好看是好看,有时候找不到另一只配对,就要花时间费力去找,类似这样的生活细节问题其实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花费过多精力,关注更重要的事情。
关于意义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没有介绍很多,我的感受是要尽量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尽量从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这样会比较容易全情投入,而不是流于形式地应付。全情投入做事的时候,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有成就感满足感,也不觉得累。反之枯燥乏味,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使并不繁重也会让人疲劳。
但是实际工作中并不会全都是自己觉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愿意做的事情,就需要自己在工作之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能够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参加拆书活动,学一门课程、乐器、体育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调节,可以缓解工作倦怠,也是一种治愈和恢复。
除此以外,拆书这种形式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拆书可以深入理解吸收知识点,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中加以实际应用。
就拿这次课来说,我并没有看过《精力管理》这本书,但是上完课觉得系统get到了书中的知识体系,也能够不费劲儿地记住很多知识点并加以运用,当然这与拆书家个人特点和拆书的方式也有关。
首先拆书家蒋老师是一位很好的精力管理楷模,他昨晚凌晨才睡,清早又赶飞机,下午全程站着上了四个小时的拆书课,仍然丝毫没有疲态。之前他曾经两次生过重病住院休息长达一年,从那之后,他开始注重精力管理,看到他现在的精力状态这么好,真的令人佩服,因此他给出的建议也更令人信服。
其次,拆书课通过各种头脑风暴,案例探讨,前面提到过的RIA练习等、潜移默化地把知识体系和认知思想内化到了学习者头脑里。
举个例子,我之前尝试过很多方式早起,但是都没有坚持下来,即使醒了,会觉得“每天工作很辛苦啊,这么早醒了,肯定还没有休息好,应该继续睡”,但是实际也睡不着;上完这次课,我建立了一个认知:如果按预估时间就寝,早上正常醒来(不是被吵醒的),那我应该是在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后醒来了,已经睡够了,不需要再睡,可以起床了,所以这几天我都不费力地按计划早起了。
另一个例子,之前早起,我会给自己安排很多项目,想做早餐,想要运动,学英语,练字,看书,往往搞得早上很疲劳,也没有坚持下去,或者根本做不完安排的事情。了解了思维对精力的影响,原来我是想得太多,所谓贪多嚼不烂,先聚焦一下,做到一件事就好,不要一下子加码,哪件也完不成,我想只要先建立了早起的习惯,逐渐就会开始做其他事情,不要着急想太多。
所以我觉得:精品拆书课这种深度探讨和现场沉浸、气氛感染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拆书课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展人脉圈子。
常年在一个行业里工作,周围的圈子只局限于本行业内,我缺少对其他行业的了解,视野不够宽泛。拆书课的小伙伴来自各行各业,各种职能,有自由职业者,互联网行业,教育业、心理咨询、制造业……能多认识别的行业的人,增进对其它行业的了解,我觉得非常有益和有趣,也希望能多和其他行业的人交流,看看是否我做的互联网运营在其他行业也可以结合应用。
另外,拆书课不同于工作环境,大家素不相识,也没有职场规矩的一些束缚,可以用比较轻松随意的方式交流,容易让自己放松下来。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自己:比如说,原来我发现自己还有这些方面的特点,原来我在某些方面也能做得还不错,原来我也没那么差……等等。
人有时候会容易低估自己,总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比如这次拆书课有位叫断舍离的同学,她表示自己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觉得她的逻辑非常好,思维表述都很清晰。所以说人需要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活动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全面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
我已经参加了三次拆书课,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我知道了什么是拆书;
第二次,获得了拆书家美珍老师的奖品《处处见生机》,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认识了美珍、木木、立新等拆书家。
第三次,我又学到了很多精力管理的知识,培养了自己早起的习惯,还认识了更多其他行业的牛人。每一次相遇,都会建立新的链接,带来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