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吞噬所有的细节 。--卡勒德·胡塞尼
在详读之前,简单看一下封皮的简介,大概讲述了少爷与仆人的“追风筝”故事。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剧情时而波澜,时而平静,从中体会到人性和情感的真实,洞悉到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曲折。小到友情、亲情、爱情、历史、战争、人性……大到宗教矛盾,种族歧视,男女不平等,贫富差异化等社会问题。总会有一瞬间触碰到内心的柔软,触碰到灵魂深处。
阿米尔,一个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爷;哈桑,一个饱受种族歧视的仆人;两个人在一个院子长大,儿时感情深厚,但却不是情同手足。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只一心守护着阿米尔,无论他怎么为难、嘲笑他,他都任他欺负。阿米尔是自私的,他希望独占父亲的喜爱,不容哈桑与他分享,他不希望父亲带哈桑一同去玩,他嫉妒父亲送给哈桑的生日礼物......放风筝的人和追风筝的人始终不同,在那次重要的风筝比赛中,哈桑用绝招隔断了敌人的风筝线,赢了冠军,然而阿米尔的自私和懦弱,当他看到哈桑受到阿塞夫(恶霸)伤害时选择了自保,一个人跑路了,夜晚哈桑带着浑身的血迹,手里揣着那个战利品(蓝色的风筝)。他在心中始终无法原谅自己,不敢直面他,最后以诬陷哈桑偷窃逼走他。
哈桑的离开并未给阿米尔的生活带来任何好转,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他随父亲辗转出走美国,但愧疚仍在心中。在美国的生活尤其艰辛,让阿米尔难得体会到了父子间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正因此,他在后来才鼓起勇气回到家乡。渐渐地,阿米尔拥有了事业、爱情、家庭。父亲去世10年之后,阿米尔也走到了而立之年,一封来自远方国度的信,再次将他拉回家乡,因为那有再次救赎自己的路。一开始阿米尔的内心像无比纠结。在叔叔奄奄一息的请求下,前往巴基斯坦踏上救赎之路,并从中得知,哈桑是父亲和仆人妻子的私生子,同父异母的兄弟!不幸的是,哈桑和妻子在战乱中被迫害,留下了一个在孤儿院的儿子。
来到故地,许多情景在他脑海中重现,风雨飘摇的战争之地,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辗转到了孤儿院,却得知,侄子刚被一个军官(阿塞夫)带走,阿米尔为了带回这个孩子,不得不重新面对童年时的强敌,他遍体鳞伤,突破重重困难,最后再侄子的极好弹弓技能下,从恶霸手中带走了侄子。阿米尔把侄子带回美国,极力抚慰孩子心中的伤痛,给他一个家,同时弥补了他们没有孩子的遗憾,始终相连,无法割舍。他欠哈桑的没机会还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善待这个孩子,来填补了阿米尔心中的愧悔。为父亲,为自己,赎罪。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付出,因为感情经不起时间和岁月的摧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里不是说要去盲目的爱。对有些人而言,因为懂得,我们选择了慈悲,哪怕被辜负,我们也不会后悔自己的付出。
也许在某一天的将来,那个你为之付出的人会发现曾经有一个毫无保留的人对他,他也可以想起你的好,学会如何去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