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业效率大幅提升,不需要这么多人工作怎么办?
一
上面这个问题,可以引申到宏观经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人口抚养比」。
什么是「人口抚养比」?
「人口抚养比」指的是一个国家非劳动的人口,包括年幼的、退休的占总人口的比例。
在今天,我国大概是14亿人中5亿人没有工作,人口抚养比是5除以14,为35.7%。最近又看到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抚养比的数据,说我国90后比80后减少了40%左右,00后又比90后减少了33%左右。那么,如果这个数字是准确的话,也就意味着,如果80后的总人口是100人,那么90后只有56人,00后是37人。
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中国最大的生育高峰是1966年到1973年,这一段时间,中国出生了大约3.1亿的人口。如果还是六十岁退休的话,那么也就是说,从2026年到2033年间,中国将会有3.1亿人将集体进入退休状态,也就是今天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的人将不再工作。而此后的80后、90后、00后的人口是越来越少。
随着劳动人口的急剧减少,退休人口的急剧增加,15年后,中国将从9亿人口工作5亿人口不工作的现在,转变为5亿人工作,而9亿人不工作的局面。
那个时候,要保持今天的财富社会财富和平均生活水平,那么一个人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就必须是今天的两倍。
如此一来,这必将对社会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人口抚养比也就成为了一个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那么面对老龄化,我们该怎么办呢?
劳动力越来越少,那么人力成本肯定是越来越高。要翻番,但如果商品价格不变的话,那么很多原有的商业模式是和还能成立吗,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每个人原来的习惯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还能存在吗?如果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效率的提升,原来的生意不赚钱了甚至是亏损的,该怎么办呢?
第三,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效率要提升两倍,那么必然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提升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看来,人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这个要素的改变,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这就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
看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是一种必然,在15年后,劳动人口减少了4亿,人口抚养比从现在的9亿人养5亿人,变成5亿人养9亿人,已经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从宏观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就意味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意味着要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准和财富水平,效率至少是要提高到两倍。
那么,这些势必在宏观上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了解宏观经济学之前,或许不会想到「人口抚养比」这个概念,而知道以后,却也不难理解。毕竟,人才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三
那么,「人口抚养比」这一概念,以及必将到来的抚养比增倍的未来,对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又有些什么思考和行动的启发呢?
作为在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一份子,在未来的十来年也算是退休的年龄了。
遥望未来,以终为始,就要审视思考当下,该怎样才能走入那个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很贵,生产效率很高的未来?
要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及商业模式,尽可能地做效率更高,更有成长性,边际成本小的事情,而要少去做那些简单地以时间换取的事情,那就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做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自然就包括要锻炼好身体,以后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面对老龄化,我觉得日本是我们可以可以借鉴的一个样本。2017年我去日本旅游,发现那里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如驾驶员、交通引导员等一些服务性的岗位,都是65甚至70多的老人在工作。日本的今天,或许就是中国的明天。劳动人口的年龄会增大,老年产业会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
四
我们终将走入那个未来,那么,做好自己,强健体魄,去做有积累高效的边际成本小的事,如写作及个人品牌的打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份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