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Facebook的谢丽尔·桑德伯格,她从哈佛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就跟着美国当时的财务部长萨姆斯工作,也曾给哈佛大学的校长做助理,她在萨姆斯担任美国财长的时候成为他的首席幕僚。她到谷歌也做到了高级管理者的级别,后来跳槽到了Facebook,然后成了CEO。她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读完了这本书,我们才发现,桑德伯格在这么顺利的情况下,依然要面对特别多不为男性所知的困难,还要顶住很多来自女性的压力。
朱迪思·罗丁是常春藤盟校的一位女校长,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总裁。她曾经对一群女听众说:我们这代人曾经奋力抗争,以求给你们有选择一切的自由;我们信仰选择自由,但没想到你们选择的是放弃工作。
1.面对事业,女性痛苦的是什么?
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公司,越是高层岗位,女性的数量就越少。
我们会认为知识能力差别的问题,可是这可能并不是。作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女系内心缺乏想当领导的进取心。男性的进取心,强大会不断地受到表扬,而女性表示出相同的特色,总会被惩罚。
人们对男性普遍有事业上的期待,但是对于女性,有时候连女性自身都会认为嫁给一个好人可能更重要。
在这样社会背景下,赋予男性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对于女性则更多的是家庭责任。
与此同时,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是宣扬的是:女孩子应该重心放在家里,男人应该在外打拼。当我们成长时,童年时期被灌输的这种固有模式会一步步的强化已成为我们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这种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对女性存在的偏见中,女性在事业上害怕进取。
安迪最近收到了一份老板关于提升职位的信件。她觉得自己如果接受了这份任务,就相当于自己受到了所有人的敌视,她害怕因为自己的高职位与周围女性形成不合群,同时又害怕与男性竞争,所以她在这种纠结中放弃了职位的上升。
个人决定自己能做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社会期望塑造出来的。
2.如何摆脱职场上的恐惧?
今天我去听造就举办的女性大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的副教授沈奕斐,她说刚生下一个孩子,我们会想做一个完美妈妈,想给孩子最好的,一旦给不了最好的,会产生内疚,会全心尽力的照顾这个孩子,她发现自己并不快乐,这种过度的牺牲对孩子反而是不利的成长。所以在生完孩子的三个月之后,她重返职场。
她没有被没有照顾孩子产生的愧疚所感到恐惧,她只是做了自己内心喜欢的决定。
女性想要在职场上取得进步却又害怕的时候,问自己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恐惧,自己会做什么?
自己是否因为恐惧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是因为恐惧做的自己一份不喜欢的事。当女性了解自己,放弃对恐惧的害怕我们会更加贴近女性内心真正的声音。
3.女性如何在职场上快速发展?
女性想要在职场中实现快速发展,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往桌前做
因为女性低估自己,存在冒充这综合征。冒充者综合征是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并不配现在的地位和角色,女性尤为严重。冒充者综合征的表现是人在两种感觉中摇摆,要么是自我迷恋,要么会想“我是个骗子”。
女性大多会感觉自己是个骗子,背后的心理原因是女性会比男性更多地低估自己。女性常常会说“我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不是啦,我算什么专家”。她们太谦虚了,她们不敢承认自己在某方面做得很棒。
桌前坐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女性的这种过于低估提过自己的状态,在桌前与领导沟通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感。
可以养成自己边做边学的行为。女性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她们认为必须在一切能力学好之后才能完成一项任务,打破这一规律的就是边做边学。
✔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女性在职场上的受欢迎度与他们的职位高低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职位越高,受欢迎度就越低。
当你现在事业上打拼的时候会招人受周围人的不理解以及讽刺,这时自己的产生负面情绪如委屈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允许自己情绪的产生,并告诉自己这是别人的说法并不代表自己的行为正确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说话,让他们去说吧。
✔可以树立两种目标
作者认为我们的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分标。短期目标也就是18个月的目标,指的是以我能为公司做什么来设立更多的新技能,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本书中种人总共讲了的8个方法,这三大方法,是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3.家庭和事业平衡是个伪命题
在女性的大会上金星谈到自己的年轻的时领养过三个孩子,在没有结婚她的时间都用在了孩子和工作的事业上,可是结婚之后有了更多的责任,必须在家庭和事业之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可是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却发现人永远不可能得到全部。
这本书的作者也认为全能女人是个神话,我们资源的稀缺性注定我们不能得到一切。
我们只能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追求完美。当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上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界限,在家庭中适当的分配一些任务给自己的丈夫。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太多机会给到女性,太多的机会意味着没有机会。我们女性要尊重自己内心真正的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完结
你的点赞,是我最大最大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