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段视频,心理咨询师赖佩霞的演讲《幸福为什么那么难》,心中的感触很深。
父母不反思自己情绪失控,而是说,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只要愿意改变,幸福并不那么难!
我也早就反思过这个问题,我是从这个角度来想的,“我很爱自己的孩子,既然爱,就要让孩子快乐,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所以,我改变了许多。
最近这十来年,我很少批评我的孩子,我总是能站在她们的角度想问题。就连孩子们也说,爸爸妈妈变了许多。是的,在她们小的时候,我对她们很是严厉,以至于她们在我跟前总是怯怯的。
这种严厉,可以说是来源于我的父母,我的原生家庭,继承来的观点,总是怕惯坏孩子。
后来,我在孩子胆怯闪烁的眼中,一下子想起了我的童年,那个灰暗的,让我压抑的让我心痛的漫长的童年。
我心痛的同时,我才开始反省自己,为什么要让我自己的童年,在孩子身上延续?我拯救不了自己的童年,却正在把我的孩子也拉入痛苦之中。
我开始改变自己,对她们和颜悦色的说话,给她们最温暖的拥抱和亲吻,用最亲昵的称呼叫她们。我的孩子并没有,像我从小认知的那样被惯坏。而是变得活泼开朗,而且非常的懂事。
我很庆幸我及时的反省自己,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现在来说说我的童年,我小的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母亲说在我十四个月的时候,我就去了外婆家。八岁的时候,因为要上学,回到父母的身边。我的快乐的童年就噶然而止。
八岁前,我是快乐的、幸福的,从没有因为不在父母身边而难过。也许是隔代的缘故,外婆对我很是宠爱,我对外婆的感情也很深,以至于现在一想起已故多年的外婆,我还是会泪流满面,外婆去世的时候,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孤儿,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疼我了。
儿时的有些记忆不知道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是记得很清楚。不知道是几岁的事,我的一位大姥姥和外婆拉家常,提起她的孙子,还说和我玩过,我却不记得了。大姥姥说,她的孙子回去父母的身边已经十岁了,因为还在尿床,所以他的妈妈不让他吃晚饭。大姥姥边说边抹眼泪,可怜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的怎么能睡着啊?
外婆说,没办法,留在咱村里孩子念不成书啊!大姥姥说,要是能念上书,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他走的!
也许是我的内心也有这种恐惧,所以这段对话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这么多年都未曾磨灭些许。
后来因为要上学,我也离开了外婆家。每到假期,第一天放假,第二天就到了外婆家。第二天开学,第一天才回父母家里。外婆家就是我的乐园。
母亲说,我们姐妹俩越长大越傻了,我知道是在说我。我没了小时候的机灵。我在父母跟前是怯懦的,和同学相处是内向的。我的朋友都留在了外婆村里。
从此我变得内向、敏感,喜欢独处。这种性格陪我长大,直至现在。
那时候,我多么羡慕妹妹,父亲亲昵的给她起昵称,隔天换一个,妹妹很是气恼,不让给起外号,我却在心里非常的羡慕这种亲昵。那时候我是妹妹的跟班,妹妹活泼开朗可爱,而且非常顽皮。大人们都喜欢她,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很难留下深刻的记忆。而那些苦难,就像身体上的痣,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一点都不曾消退。就像我的女儿说我变了的时候,也一定想起了我以前的狰狞。而我心底的苦难记忆也并没有被时间消磨。
幸好,我们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我们能从各个方面,吸收知识,补充和修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但是,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场景,那些曾经以为已经忘记的过往,就会无比清晰的浮上来。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无论做的对不对,很难得到父母的认同,可是父母也不曾给出正确的答案,让我们如何去做,也许在他们心中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我与妹妹很小离家,这么多年所有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经验都是自己磨炼出来的。
再说说我的母亲,母亲姐弟五人,三个姐姐,两个弟弟。母亲排行老三。以母亲的话说,她就是那个最不受待见的。也许母亲自己没有享受过多少母爱,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来爱我们。也许,母亲自己也痛恨自己的女儿身,所以从骨子眼里就不喜欢女孩。
但是,没生弟弟的时候,妹妹还是很受宠爱的,所以,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就是不喜欢我吧!所以,母亲把在外婆那里的冷漠,悉数的给了我。
妹妹有时候会念叨出门在外,所受的那些罪,我却没有觉得难受。我说不出我自己的苦,我已习惯默默的承受。
现在我也想通了,虽然是父母孩子,没有谁有义务必须爱你。过度的纠结,只会更加心痛。佛经里面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有的是讨债的,有的是报恩的。我大概就是那个报恩的吧!
现在父母已经老了,没了过去的强势,对我的态度不知好了多少倍,也许他们也在反省自己。而我也会在他们生病时担忧、难过。我已是一个成年人,不会义气用事,去纠结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会尽一个女儿的责任来好好孝顺父母。
过去已不可为,生活还在继续,为了孩子不再承受这种苦难,就让我来做这个苦难的终结者。让心充满爱,把幸福延续下去,代代相传,永远的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