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曾经说过,世上有且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法国思想家萨特,他虽然人其貌不扬,但收获了传奇般的恋爱与事业上的成功,名声远扬,应该是现代人能够想象到的人生赢家的范本吧,就按照最世俗最通用的赢家说法。已经处于垂暮之年的他对于所谓的歆羡说出了这样的话:
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不过你有什么办法?
我愿意相信萨特说的是真心话。虽然大多数的我们处于苦苦追求或者求而不得,或者觉得还不够完满。
同理,《红楼梦》中的宝黛相恋,有着木石姻缘之说,最终仍旧不能结合。王国维说这是“悲剧中的悲剧”。钱钟书的观点正好与他背道而驰:宝黛若是终成眷属,那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所以说,不管是在现实中的人生境地,最终回望一生,亦或者是文学创作中的美好,终究都是不堪一击的,难以经受考验推敲的。
因此存在着两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悲剧”,但不管结果好坏仍旧改变不了最终的调性。
有点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推石头,做着无用功,颓废又无奈地度日。
后来我听说西西弗斯的故事还有后半段:
有一天他在于巨石的较量中,怎地察觉到浑然庞大的巨石在撞击中散发出动感浑然的美妙,自己在碰撞中激发的力量感,以及由此内心中升华一种奇妙的感觉,以至于感受不到了苦难,当巨石已经不构成内心的障碍之时,西西弗斯在那一刻已经超越了自身的命运。诸神也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而来。
1942年,阿尔贝·加缪在其经典散文《西西弗斯的神话》是这样阐述的:
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把西西弗斯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加缪将西西弗斯视为人类生活荒诞化的人格替身,命运在这样被诅咒的情况下仍旧可以掌握以及超越:
当西西弗斯的心比他所推动的巨石更强硬;
当当下的斗争可以充实填满一个人的心灵;
当他静观内心去创造自己的生命行为;
西西弗斯已经获得了人类孜孜以求的东西了:幸福。
再回看问题:
生活是悲剧吗?
幸福是易碎的吗?是不堪一击的吗?
是耗尽自己的内力终究无力与环境抗争的吗?
是得到后索然无味的吗?
西西弗斯好像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