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的传说。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三人,却截然不同。
首先,武大郎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几的身高,是让人羡慕的。在几百年前的人们平均身高比现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当时多么令人仰视了!
武大郎本名武植,别称:武大郎,字号:田岭、武大官人。明初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蒙冤的不仅有武大郎,还有潘金莲。事实上,真实的潘金莲,是个好姑娘。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且对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就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接济他。后来,武大郎金榜题名,这段良缘自然也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既然武大郎高大英俊,颇有才华,潘金莲又贤良淑惠,那怎么会成了《水浒传》的那等模样?这一切,都与交友不慎有关。
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无奈之下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这黄堂心想:曾资助武大郎,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如今,升官发财的他却忘恩负义。
谁知,住在武大郎府上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资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黄堂心里憋着一口气,不给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连重建房子的钱也不肯资助,这算哪门子的哥们?于是,黄堂就展开报复了。
古往今来,最常见的报复,无非就是那几招,其一就是抹黑造谣,把名声搞臭!回去的路上,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最后觉得用嘴说还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张贴“大字报”。果然,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西门庆也适时出场了。西门庆本是一个流氓,唯恐天下不乱,见黄堂抹黑武大郎后,决定给黄堂出主意。最后,这位仁兄还“牺牲”自己,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之曲。当然,这仅是西门庆的一厢情愿。现实中,西门庆是小流氓,女人很反感这个人!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但黄堂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来建的!这下,愧疚之心,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武植本想给黄堂一个惊喜,哪知还没开始“喜”,就已经够“惊”了!
可造谣容易,灭谣难。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连施耐庵这位大才子都信以为真,于是写进了《水浒传》。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怎么也翻不了身了!
这桩冤案,见于施耐庵后人的道歉诗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志铭中得到了证明。
外界评价
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