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二零一六年六月的高考整整一年了,仅仅敲下这句话,我便热泪盈眶了。或我真的还没有放下,对于“高考”“复读”这些字眼尤为敏感。
每当周围人说起“复读”,我就选择逃避或者扯开话题,因为我不知道怎样去回顾那段历史,我不想提及。这经历像是结了疤的伤口,每次有人和我谈论,我都感到隐隐阵痛。
我没和现在的同学说过我复读过,可能看过我写的文章会知道,但是没讨论过。我可能是怕别人的看法,复读了一年还来了个专科学校。是的,的确如此。第一年的分数来这所学校读这专业的3+2绰绰有余,因为我当时低于本科线十四分,但是我选择了复读,我想可以再努力一次,想证明自己,其实当时也许是逃避失败的最好办法吧。
复读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想省些钱,没去私立学校复读,回到原来的县一中进行复读,和原来班里的同学,其实那熟悉的校园,满满的回忆,还要躲着以前的老师,在那里我只待了一周。“清理复读生计划”,让我们回家了,在家等了一周的时间,也没有转机,然后知道我们区一中有个复读班,然后,我就去了,去这学校还比较顺利。
复读,当然伴随着压力。我不否认当时压力挺大的,有段时间失眠,体质很差。当时班里的氛围还挺好的,没有让人紧张不行,但是也不松弛。老师对于我以前的老师来说有好有坏,教学方法上,还有教学管理上。其实这对我影响比较小。主要是自己,对自己没准确把握,以为第一年数学考了一百一十分,就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了,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学,然后一个劲的补英语,因为第一年就换了全国卷,然后老师讲的也好,自己的英语的确提高了不少虽然最后高考成绩只有一百分,但是两次高考题目难易程度不同。
这年的文综由山东卷换为全国卷了,后者难度高,答案特别灵活,其实我感觉全国卷更好,例如政治更加关注时政,更加理论联系实际,地理也注重实用性,历史更加考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我用一年的时间去适应全国卷,其实模拟考还用平时考试我文综是名列前茅的。但是,高考也就考了那么一点,我忘记了,我忘记当时的感受了,我忘了。
语文还好,数学考试时,发生了个插曲。监考员贴条形码时,把我的弄两半了,然后去想给我换,也没有了,说实话,我当时,心情其实已经不好了,而且一直感觉是个事,虽然老师和我说没事。我就这样,做题时,层层碰壁,特别简单的题就是做不出来。就这样,在快收卷时,急急忙忙交上试卷。我的双腿酸疼,像是跑完了八百米考试的感觉。出考场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完了,眼泪立刻就上来了,我舍友不让我哭。我忍住了,我还轻描淡写的说着这件事,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我说还好。其实那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还算顺利,结束了我扔掉了几乎所有的课本。回家后倒头就睡。睡得特别安心,那种感觉特别好。
直到我需要查成绩了,我特别紧张,特别害怕,但是结果还是败了!我当时揪心的痛,我预料的最坏的结果也不及此。我想核对成绩,我想复查成绩,一直给教育局打电话,区市省没有一个是通的!不知因为是周六还是因为教育局害怕麻烦,我不知道,我感觉当时的我很不理智,不敢相信那是个事实。但却不能逃避。
我不想见任何人,不想任何人和我谈论此事,但是却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我感觉父母,亲戚对我特别失望,我对自己也特别失望。但是又能怎样呢!
我还是需要面对,去市里的招生咨询会,才知道自己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我特别特别的固执,我感觉我很失败,我要就选服装设计,我不想听任何人的意见,那时候父母看我那么落魄不堪,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也只由着我来了。
我努力让自己放下,把这些当做最好的安排,我接受这大学生活,尝试改变自己,尝试一些曾经没做过的事。愉快的渡过上半学期。
但是,我还会见故人,她们还是会和我谈论这些事,我表面上,都过去了,不在乎,其实心里很在意。母亲或亲戚一句,当时去**(私立中学)读可能结果会好些。我听了特别难受,真的,特别不想听。甚至妈妈一句在大学轻松了吧,不像在高中压力大。我都不想听。
这些天一直在讨论高考的事,然后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我不想回忆,真的,我想忘记。
但是真的能释怀吗?
唯有时间才会给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