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刚经历过一场考试,她取得了一个不好不坏的成绩。但是比她平常考得略好些,对她是个小惊喜。因此,孩子眉飞色舞的高兴异常,甚至于开始向我描述她所谓的“艰难历程”——她怎么解答的,卡在哪里了,又如何灵机一动如何解决的等等。
先生在一旁听她说得起劲,忍不住说道:“行了吧你,嘚瑟个没完没了,和某某家的某某比,你差远了”。 小家伙一听,马上蔫了,没精神了~~~~晚饭后,不知为何,她可能觉得有点委屈吧,竟然哭了一场。我觉得事态有点严重了,很认真的告诉她:“你可以好好的为自己高兴,因为你一直很认真的背诵、复习,不用和别人攀比,你只要觉得你的成绩对得起你的努力就可以了”。过了好久,她终于破涕为笑。
可能是受国人的“谦虚,恭谨”等这些传统品格影响,偶尔取得些小成绩,也不敢高兴,担心别人笑话,说自己嘚瑟之类。“诸如,你和谁比呀?谁谁谁不比你好啊?”高兴的人呢,则会被不停提醒,“别骄傲啊,继续努力”~~~耳朵生茧子了。
这一生,你真正为自己高兴过吗?
有位朋友,她夏天喜欢穿短裤,其他人总是好心提醒她:“你穿短裤显腿粗,你穿裙子好看呢”。每次她总是大声欢笑着答:“我喜欢穿短裤,凉快,而且,我觉得自己穿短裤最好看,自己开心就行”。然后一阵风似的跑去锻炼身体。每次,我都能从她的笑声中听出满满的欢乐感。她真的不在意腿粗,她是实实在在的高兴。
尤记得几年前,有亲戚的孩子参加人工智能类竞赛,得了三等奖。基本上见到他的人,大同小异说的都是:“啊,三等奖,不错不错,继续努力啊,更上一层楼啊,下次争取一等奖”。。。。。。。
孩子开始挺高兴的,听着听着,有点不知所措了,好像得了三等奖不配高兴,家长也弄得越咂摸,越不是滋味。最后,还不如人家不得奖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荡然无存。
每年的暑假都是升学季,去年我也参加了好几场“升学宴”,自然也免不了各种攀比,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其中有一远方亲戚家的孩子的,虽然只勉强上线,但该同学心态非常乐观,他说取得的这个成绩,很知足,很高兴,未来也会快乐的学习生活。大家都被他的积极开朗打动了,大家都非常开心。
另一孩子,较之第一位同学考得好很多,已挂上了重点线,但是整家人捶胸顿足,为孩子错失了“985,211”等名校郁郁寡欢。长吁短叹一个劲说,唉,孩子再使把劲就好了,平常模考都非常理想的,没成想竟然大考翻车。孩子也蔫头巴脑的,没有丝毫喜气,好似做了天大的错事。
我坚信,积极乐观的孩子,他的一生,会过得更幸福,更快乐,幸福感更强!
曾记得很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书《金榜题名之后》,诸多的优秀学子在在大学毕业之后逐渐的沦为了普通。除了背景、资源、机会等各类因素外;后续继续优秀的一批人,具有更高的持久战斗力、更强的拼搏奋斗精神、更好的知识素养。同时,更重要的,对自我,有非常强的认同感。人生,毕竟是场马拉松!
能力超群、不平凡的这类人固然可敬可佩。然而,结结实实的小平凡,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毕竟,世界,是为平凡人而存在的。平凡,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在积极努力进取和适可而止之间的一种平衡。尽我所能做到最好,真切的为自己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