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欧洲设计公司 FROG DESIGN(青蛙设计公司),近期做了一项关于个人数据价值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客户的个人数据价值,与德国等高度重视个人数据的国家相比,非常低。
设计服务于用户,了解用户才能更好地设计,数据是了解用户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中国,基于数据的设计能否有大的前景?这样的设计方式到底是机遇还是冒险?
- 中国的客户并不看重个人数据 -
许多国外企业都是根据用户数据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这样既能提高用户的产品体验效果,也是获取收益从而支付免费样品发放成本的途径。
例如,个人理财公司 Sesame Credit 通过支付宝系统,给那些未曾出现过债务问题的人发放信贷,它通过网站的网上缴费记录、电话使用记录、上网行为评估等,并对比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近3亿用户和3700万商家在电商第一平台内的情况,决定是否给予信贷资格。诸如 Sesame Credit 此类的产品还会跟踪用户手机中的数据流,及监测用户使用的汽车、家用相关电子产品,健康保健相关仪器和社会媒体通讯工具等中的相关数据。
类似这样的产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金融服务的工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收集和分享的数据私人化程度减弱,可能会有遭到“透视”的感觉。
为了解用户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个人资料,Frog 在2014年开展了一项“调查五国公民对待此问题看法及态度的研究”:
在这个研究中,相较于德国和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个人数据价值特别低。其中只有三组消费者的数据,被认为是具备概括大部分中国客户特质的能力的:数字通信历史、政府身份信息、信用记录。他们所有的手机或者电脑的使用(包括从个人位置到健康历史到网站搜索记录)的可信度都不是很高,德国的数字通信历史的价值,是中国消费者的20倍以上。同时,德国的健康医疗等信息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与在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用户与全球的情况差距很大,不够注重个人数据的追踪和运用。
全球范围内21%的受访者表示,对于使用网上服务或者智能设备时数据的收集过程是有非常详细的了解的。不过有趣的是,从2011年起,随着规模的扩大、跟踪复杂程度的增加,这一个数据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中国用户使用网上服务或者智能设备时,对于数据的收集过程有非常详细了解的比例相较全球水平较低,仅17%。不过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也非常担心信息滥用的潜在危险:74%的人会担心有人偷利用他们的身份;62%的人会担心他们的财产安全;62%人会担心他们的个人隐私问题。
中国用户与其他国家的用户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数据的收集过程具有一定的意识,但他们更加担心的,是个人信息资料被滥用的情况。
— 中国可引领市场 -
无论文化是否是造成这种消费者个人数据价值差异的主因,中国的组织和企业都应该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期间积极运用个人数据。2015年5月发布的原始分析中,提供了一个用于评估用户价值和收集数据类型的框架。
如果中国的客户愿意更多地与产品制造商、服务设计人员分享他们的信息,那么我们的产品会更加优秀,获得更多的认可。相比于德国市场,更多的获取这些个人数据,必须集合产品、服务设计师的价值。这样产品、服务设计师们才可以在中国市场中尝试新的、未曾验证的价值主张,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Frog 正逐渐出现在上海,我们最近与一家全球知名的产品制造商合作设计了一款智能冰箱,其主题是健康饮食。
智能连接的冰箱一直是全球设计咨询界的笑话,“冰箱,可以自己下订单定牛奶”,他们会这样说。但这个项目有所不同,它的概念是收集和记录其使用者的数据,包括心脏速率、血液氧合作用,并为用户做出一个基本健康状况的评估,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包括饮食以及水合作用等建议。
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健康数据被高度重视,他们对类似的“健康指导冰箱”不会产生过多的兴趣,除非其获得的价值可以比预期更高。
但在中国,健康和医疗的信息数据相对较封闭,公司可以推出这样的产品来了解客户的意见和更新用户相关健康的现有数据。即使其推出后反应不理想,但也是学习和进步提升的良好途径。
- 利人主义 -
与其他国家相比,涉及到共享健康数据的最大利益化,中国的消费观显得特别豁达。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关于问题:“在可以获得一些医疗建议的情况下,是否愿意与医生和研究人员分享其医疗情况”中:76%的人表示愿意这样做,63%的人表示即便在不会直接受益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分享;相比全球平均的数据,56%的人愿意通过分享个人医疗记录获取直接利益,46%的人愿意在没有直接受益的情况下分享。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民众对于个人健康的隐私问题比较开放。传统的中国医学便是这样逐步发展过来的,它与日常饮食,医疗的发展等等都息息相关。研究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的,利用广泛的民众健康数据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是有极大可能性的。
- 信任的角色 -
我们的研究显示,消费者对某公司的信任是基于该公司的数据的。信用卡和新的金融公司受到客户的高度信赖,而银行、科技公司、零售商以及手机公司则介于中间,社交网络则处于最低水平。
中国的模式同样如此。
新金融公司支付宝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居于首位,其次是银行和金融巨头中国银联,招商银行和Visa。而互联网巨头与运营商、电商等则介于中间,然后是娱乐社交等。
中国与之有所不同的是:公司涉及的范围越广,其获得的信赖程度越高。超过90%的受访者相信,金融服务公司会适当利用他们的数据。这相比美国与英国的数据高出了10-15个百分点。
公司具有很高的信任度才能使其产品在市场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在医疗保健、家庭安全、人身安全以及智能家居等新产品、服务领域中,受信任的公司将会占据更大的优势。即使是中国,对个人数据重视度不高的地区,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对于公司取得市场的成功仍有重要作用。
相反,用户也会惩戒那些滥用用户数据、数据泄露的行为,中国消费者的善变、精明,使得他们很难轻易信任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处理个人数据的能力很可能将成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个人数据在产品服务市场的运用将会让公司获得更高的信任。
- 开启国际化 -
许多的中国产品基于数据去设计,希望能够从本土的成功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磨练的产品,想要向前一步参与全球竞争是很自然的举动。
然而,从中国这样一个对用户数据不怎么敏感的市场,转而面对对用户数据极为重视的市场,挑战极大。
公司不仅需要建立产品服务,还需要挖掘欧美客户的相关的地址数据、健康数据、通讯记录等,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敏感的个人消费者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在国际化市场上发展。这也就涉及到了产品数据在产品中利用的重新思考。用户更能接受你用他们的数据来增强产品的体验而不是获得市场预期。
2012年,一个来自Frog的上海团队以电波的概念创造了一个智能连接面具,用以应对中国空气污染的问题。它在面罩内置了PM2.5传感器,定位评估空气质量,并可更换过滤介质从而保证面罩及时有效工作。
这个概念应对的空气污染问题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其想法在企业、媒体、民众心中产生持续共鸣。但当我们将其运用到德国民众身上去重新评估,我们则必须要让客户信服具体数据的安全性。
- 信任竞争 -
当涉及到基于数据进行设计的时候,中国的产品制造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需要增强相关产品服务的用户体验,但相比于欧美等高素质用户同行享受着消费者的高度信任,中国的用户数据价值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利用个人数据价值投放产品的试验田,不过有挑战才有机遇,这样也可能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带来更多的利好。
如此看来,基于数据的设计在中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运用数据价值更好地创造产品创造服务,是中国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努力解决的难题。
图片 | design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