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讲书人郭禹彤,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中庸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坏习惯,那就是越是普遍存在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我们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觉得它没什么了不起的,中庸的道理就是这样。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发生骑驴找驴的现象。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够普遍实行,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太“聪明”了,处处要显示出自己的智慧来,结果反而画蛇添足,凡事都做过了头,甚至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殊不知,“聪明”的智慧应当自然而然地流露,要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事情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地步,决不能为了聪明而聪明,不懂得这一点,就不可能做到“中庸”。
中庸智慧的核心是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无过之亦无不及。
大军事家曹操可谓深谙此道。据《三国演义》一书中讲,曹操攻下张鲁的老巢南郑,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这时,谋士们纷纷进言,劝曹操乘胜进军,直取益州。司马懿认为,此时刘备刚刚灭掉刘璋,全蜀上下并未归心,益州一胜,再乘势进兵,刘备之军势必瓦解,这个天赐良机不应当失去。谋士刘晔也认为,一旦错过战机,刘备安定蜀民,据守关隘,日后就难以消灭了。曹操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夺取益州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刘备此时刚刚夺取胜利,军力旺盛,士气高涨。另外,尽管孙刘两家矛盾不断激化,然而一旦曹操的拳头伸得过长,后方必然空虚,那么此时作壁上观的孙权绝不会袖手旁观,失此良机,而很可能绕过荆州直袭许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更应当适可而止,按兵不动,而不能头脑发热,图一时痛快。后来的事态发展,就证明了曹操的决策是正确的。能以“中庸”之道行事的人,一定是真正的智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和智者。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多次讲到“凡事要有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分寸、尺度。在生活中,要学会放弃,学会衡量,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是人生的智者。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关于《命运女神和乞丐》的故事:有一个乞丐,背着打满补丁的褡裢袋,拖着疲惫的脚步,一面自嘲贫困,一面咒骂那些富得流油的人贪得无厌。正在这个时候,命运女神出乎意外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请他打开他的褡裢袋,表示愿意给他金元。当金元源源不断流入他的褡裢袋时,命运女神问他够了吗?乞丐连说不够、不够!女神提醒他不要再装了,否则褡裢袋就要胀破了。但乞丐仍不满足,还要再往里装。结果褡裢袋彻底破裂,所有金元流失一空,命运女神也走得不见踪影了。最后,乞丐连一个金元也没有得到。
有人也许会笑乞丐的贪心,笑他不懂得取舍有度,适可而止的道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有的人总是贪求更多,所谓欲壑难填。在已经有所得的情况下,欲求更多,然而,连本来可以得到的也失去了。可见,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偏倚、不消极、不过激,取舍有度,适可而止,这才是一种人生境界与智慧。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我们要做到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