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有空就找了周梵的《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来爱你》来看。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标准的心灵鸡汤书,这本书是我闺蜜向我多次推荐的,说很好看,里面的一字一句都触动着她。在每次心情低落时就看,她说她总能在里面找到力量支撑着她,心情也会开朗很多。在她的“大力吹捧”下,我不免好奇这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作用。
当我翻起这本书时,内心满满是好奇,头几页的内容确实很在理,有所感触。但是还没有读到一半时仅仅是三分之一,我就开始乏味了,不是苦涩难懂,而是与心情不符的东西觉的很是空洞,只有道理没有共鸣。
我就在反思我特意拿出时间来看心灵鸡汤是不是错了?深思熟虑后,确实是错了。我闺蜜是在心情低落得不到缓解的时候看,所以她大丰收。而我本来就是没事心情很平和,却专门来找心灵鸡汤看,没有引起共鸣,徒增烦恼,浪费时间。想明白后我就放弃硬着头皮看下去了,不是不看了,而是留着在需要它的时候看。
事例加道理是心灵鸡汤的标配,它主打的是在人们身处低潮之时,拉一把,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出低谷。从中可看,它起积极作用是有特定时间环境的,否则过度的喝汤只会适得其反。
现代很多人觉得心灵鸡汤是不好的书,读这种书很愚蠢。渐渐地很多想看心灵鸡汤书的人,偷偷摸摸地看,觉得难以启齿,生怕别人看到。这种想法念头都是不对的 ,因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都是好猫。”能从中得到心灵慰籍,能从中有所收获,能帮助的到自己的书,都是好书,值得一读。
记得有个暑假,我闺蜜很不开心,心情很不好。我们问她原因,她跟我们说了说。原因很多,就是一堆不好的事都堆在一起,心情很抑郁。然后她又从别人那知道,她高中的死对头,人家现在过得很好,让人很是羡慕。她就觉得明明以前自己更优秀,怎么现在过成这样了,于是她内心就开始自卑了。
我们有去安抚她,试图让她开心些,可是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因为她跟我们在一起总是乐呵呵的,内心如何我们也不知道。
那个暑假过去后,她跟我们说,她心情现在逐渐平和了,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了。因为在那个暑假每到夜晚她都会找一些心灵鸡汤文看,励志自己 ,学会调控自己情绪。之后她每次心情不好时,她都会通过心灵鸡汤来调节自己。
心灵鸡汤该不该喝,取决于它对于你是不是有用的,对你有所帮助,就喝。心灵鸡汤该怎么喝,我觉得喝要有个量,适度喝。不要说喝了鸡汤,什么都解决了,想得美,它只是起一个帮助协调的作用。即使是我们日常喝的鸡汤,要想强身健体,还是得通过锻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