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两次和疫情有关的切身经历。一次是03年非典,还是学生的我因为疫情被封在学校。另一次是今年10月16日,已是教师的我因为疫情参与了学校“学生转运”工作。
虽然已过去将近两周,但那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一幕幕,仍然会一点一点地弹跳在大脑皮层,加深着我对幸福的和幸运的的认知。
10月15日晚9点多,班主任们把填好的学生信息迅速发到群里。10点多,尚主任召集所有班主任,传达最新统计信息格式。我们开启确认模式,逐个给学生打电话,确保所有学生的现住址准确无误。晚上11点多,接到通知的我们立刻把统计信息发到班级群。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家长们激动不已,更让我们动力十足。
第二天,全员做完核酸后,我们全体师生整装待发。当听到尹校长广播高山、平等、鸦岭的孩子去候车,我激动地往班级群里开始发送信息,也希望在家里等待的家长们收到这份期待。
转运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所有老师积极合作,完美接力。一位学生家长因迟迟没有接到孩子,打电话得知情况后,便积极和村委商讨改换路线接孩子们回家。一位学生因父母在外地,一连几次电话确认孩子信息,在得知孩子安全到家后满心感谢。一位学生……此时,焦急的心情背后是学校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和紧密配合。看到微信群里家长发的学生已安全到家的信息,我的心里稍微轻松了些。
很快,夜幕降临,我急忙领着几个还未搭上车的孩子来到南广场。此刻熙熙攘攘的场面,丝毫不亚于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那天晚上,我们全校师生在校园操场上打地铺的景象。给几个孩子安顿好地方后,我便穿梭于人群中,找站点拼车。此时,广场上人声鼎沸,“龙凤御花园集合。”“振兴嘉园到银兴广场接……”“鹤鸣花园到……”对于不熟悉的小区,我根据学生描述重要建筑物和地图查找,很快便找到了能拼的车。由于路况原因,司机师傅要求先和家长确认是否能及时到指定的地方接再上车。在一个家长电话打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即将错过一辆车。正当电话已打通,而车位却满员的情况下,指挥领导马上调下来几名初中生,说先送后几位没位置的小学生。几个没有一句怨言的大孩子陆续下车,我的心里满是欣赏和佩服,毕竟他们也等了一天了,他们也是孩子啊!
已经将近夜里1点了,一位孩子由于家庭原因错过了班车,我便和孩子妈妈沟通先送到孩子姑姑小区。这时,送孩子们回家的吴晶主任打电话和我说明情况,孩子姑姑迟迟未接,校车还要去送别的孩子,这个孩子只能先拉到学校。而此时送我回家的校车已经出发在路上。正当我一愁莫展时,孩子妈妈打来电话询问,在我一番开导下,她答应放下一切家庭矛盾,和孩子姑姑好好说话。终于在2点多,吴晶主任发来消息说家长已接走孩子,至此我们班转运工作全部完成,而我对吴主任更多了一份感激和钦佩。
做为老师,能在疫情期间陪伴学生在校是幸福的;做为教师,能在疫情期间被学校安全送回家是幸运的。基于这份幸福和幸运,我们更应该乐观地生活,积极地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