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成了记录日常的公开笔记本,关于文学关于写作,如果要发表的作品就不能出现在简书,否则就不能在微刊上发表了,因为简书是首发,再发表就不是首发,微刊会拒绝发表。
前段时间在“江山论坛”发表征文,想起以前在简书写的关于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关于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艺术团川剧队的内容,就找出来整理修改。
其中有关于在积极分子会上看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一书,哭得稀里哗啦的段落。还专门找来小说看了一遍,仍是哭得稀里哗啦。
把散乱的文字,整理成了2300多字的散文,投稿到“江山论坛”。晚上编辑发来微信,问我的作品是新近创作的吗?我说是曾经在简书上写过相关内容,重新整理添加了不少文字。谁知我还没有发过去,她说你2021年在简书上发过了,不是首发,不能在我们这里发表,我会写退稿信,希望你下次投首发稿。
我说没关系,以后再投纸媒,看哪家纸媒会发表。写作本来就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发表也罢。
最近在看博尔赫斯的个人简介以及作品,想起他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要经常阅读,实在需要再写作。后来博尔赫斯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他有句名言:天堂就像图书馆的样子。
无独有偶,我国著名作家麦家因为家庭问题,从小就处在被孤立被欺负的生活中。后来参军以后就坚持写日记,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交叉的花园》带给他启发,使他由《解密》的发表一发不可收,并开启了他的谍战小说系列。
麦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继西湖边理想谷的阅读空间建立后,又把书香带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那里也建立了麦家阅读空间,他希望大家能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他常说“读书就是回家”,在我看来读书就是安放自己的心灵。
身处成都,这个温情的城市。处处都是读书空间,处处都是书香。阅读是美丽的,阅读是充实的。
中午送子宇去学金沙遗址附近学记忆大师,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世界浑然是座天然的大火炉,想起上午在家里空调间舒适的生活,简直是令人身心舒畅。
路过天府社创中心,等待中子宇习惯了随手拿一本童书专注地阅读起来,临走还依依不舍。我说下课回来我们再来阅读。
下二环高架天桥,一农民顶着酷暑卖菜。有两种丝瓜。我只见到过这样的丝瓜。卖菜人说这是肉丝瓜,一元五角钱1斤,买了几根。
我给了钱准备走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买菜人说:这种香丝瓜比肉丝瓜好吃,还便宜五角钱,才一元1斤。
我问卖菜人这些丝瓜产地是哪里,他说都是本地丝瓜品种不一样。然后不停地对我说买回去尝一尝,这么便宜的菜价,也就不妨试试。
买完了两种丝瓜准备走了,卖菜人给了二根一元1斤的茄子,说是就剩这二根茄子了,不嫌弃就送我不收钱了。
子宇好奇的不停地问我,卖菜人为什么要给我茄子。我说他只剩二根茄子,倒多不少的不想卖了,就送人吧,刚好遇到我就捡了个便宜。
上完课走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过了。我们等公交车时,再次置身在酷热中。还好起风了,西风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