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又可
节选自张又可散文集《青春的遗嘱》
旅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匆匆的人群,不断的下车,上车。下车是为了此时的风景,上车是为了赶往下一个风景。我在这趟旅行的列车上,不断的有人在我身边坐下,起身离开,也许一个陌生人怀揣着自己的故事做我旅途的过客,只是我们终在某处,总有一人会起身离开。而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兴许是找到另外一个自己,兴许是把自己不愿意留下来的东西带到远处抛弃。在这苍苍茫茫的时光中,踩着千家霓虹的夜晚,我只取一盏明灯,揣在怀中点缀自己内心的星空。
每次在旅行的途中我总在想一座山,一条河,去过一次就懂得了吗?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冥想,却一直没有答案,于是一次次想出发。看山游水,四时不同,所蕴涵的寓意不同,你所感受到的情致自然也不同。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有一说法,叫做“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春天山间有烟云,烟云起时,人心中就有一种欢欣,随着烟云一起升腾;夏天山上枝繁叶茂,阴凉之处,有一种磊落,人也坦然;秋高气爽,落叶飒飒,心中有肃穆之感;冬天的山,虽是枯色,恰恰能在寂寥中感受到悲怆的辽远。从成都一路到兰州,列车窗外从郁郁葱葱的青山慢慢变成荒芜的戈壁,恍惚间以为自己“下了山”,一看海拔却上升了近一千米,不禁愕然。
站在列车窗前,看着熙熙融融的朝阳从寸草不生山峦间缓缓升起,阳光将山分断,一半明媚一半昏暗;奔跑的列车带动着群山飞奔,它们像锯齿一样飞速着割着天空,将天空撕裂,阳光从裂缝中漏进了大地,在山间有早起的陕北人儿,炊烟缕缕,偶尔看见在一颗起眼的枣子树上拴着一头驴在悠闲的嚼着干草;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叫做《一头驴如何过上幸福生活》这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如何让驴幸福憧憬,在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这就是我对驴的幸福生活的憧憬,写出来不是与驴商榷,而是与人共勉。”在车上看到的情景,我倒是想马上去和驴商榷,问问它到底幸不幸福,它一定会说:俺姓驴。
一路憧憬,一路收获,一路抛弃。到兰州的时候是过晨,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驻足了片刻,一头扎进这座西北的城市。看到黄河的一瞬间,似乎她除了多了些翻滚的泥沙外,和长江分别不大。但站在黄河岸边,感受又不同于站在长江边上,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注视着朝阳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长江稍显秀气,黄河有煽动性和感染性。当我站在几百年前修建的中山桥上的时候,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每一颗铆钉,每一块钢材都承载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至今耳畔还不时响起“黄河第一桥”上人群的喧嚣、桥下奔腾的河水和糖葫芦小贩的吆喝。穿梭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间:城隍庙的古朴,美食街的美味,杜记甜品的味觉,张掖商业街的繁华……如果把黄河比作母亲,那么兰州就是她的孩子。
慢慢回味,逐渐深刻。在列车上送走微凉的秋阳,再见到它的时候早已到了敦煌。如果你去的话兴许会跟我一样,踏入敦煌的时候似乎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人,它是在沙漠和戈壁上的一撮绿,让人欣喜,让人亲切,让人迫不及待想去探究它的奥秘。没有高高的大厦,敦煌人安静而又闲适,街道宽敞笔直,两边郁郁葱葱的植被,点缀着这里的一切。下榻在敦煌市区东南处月泉小住客栈,这是一家农家式的别院客栈,后院有高大的香水梨树、枣树,客栈周围是冒着白骨朵儿的棉花和甘甜的葡萄。老板的儿子是和我年纪一般的男孩子,人很好,他有一个朋友也暂住这儿,是一个穿着尼泊尔服装的20出头的汉族女孩子,很开朗健谈,她讲述了她去过很多地方,四川、云南、大西北、尼泊尔。讲到了出国去了尼泊尔的费瓦湖、奇特旺森林公园、蓝毗尼、加都……我安静的听着、插不上嘴。
踏着戈壁,一路延绵的黄沙。王之涣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当你踏在古丝绸之路的要塞玉门关的时候,才知道春风真的不度玉门关,而玉门关外那一片胡杨林却顽强的活着,仍春风不度玉门关,也要捍卫自己的春天。一路看着无以言表的壮丽,听着戈壁上的故事。是不是雅丹被大自然雕刻的土丘昭示着消失的楼兰古国的辉煌,是不是雅丹的神秘瑰丽召唤着它高山流水的知音,在狂风夹杂着砂砾的嘶吼中,是不是汉长城下汉朝士兵面对外夷厮杀的呐喊,玉门关商人的水囊中叮咚声在时光中会传多远,千万年前的戈壁是不是汪洋一片,在笔直的荒漠公路上蜃景那边会不会有水源,谁能听懂鸣沙山的诉说,沙漠中月牙泉的那一汪泉水是否甘甜……一切的答案,去了,就会有了。
听着洞窟中诵经的回音,莫高窟的神佛在沉睡千年后依然肃然。千年前,经历千辛万苦,历尽世间磨难,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月亮落下,太阳升起,开凿洞窟经历了很久的时光,久到站在开凿的第一个佛窟前的高僧乐尊祖师和千年后的我站在那里一样恍惚,以为世上已过了千年。
……
……
我们一直在旅行,一直在等待某个人可以成为我们旅途的伴侣,陪我们走过一段别人无法替代的记忆。在那里,有我们特有的记忆,亲情之忆、友谊之花、爱情之树、以及遗憾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