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到的好书是《四世同堂》,读到它的原因呢,其实也是因为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在讲名家老舍。于是我想领略老舍笔下的京味,想领略一下那个炮火连天的时期的中国人缩影。
《四世同堂》的故事发生在小羊圈胡同,这似乎只是偌大的北京中小小的一隅,实际上内里暗藏人生百态,故事开始于抗战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战胜利的黎明曙光到来前夕。
小说中的人物被刻画的活灵活现,真实地再现了危急存亡之际,人们不同的应对。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似乎都在往前走,又像都被洪流沖退。
老舍用简洁易懂,又不缺乏美感的语句向我们描绘了彼时之北平。中秋岁月,街上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那是太平年岁里的岁月静好。我忘不掉的是小说中祁老太爷在爆发战争之际去街上游荡,街头巷尾却是空空如也,一片萧条。与之前的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唏嘘。
还有钱默吟先生,战前自负而又沉溺于花鸟玩乐,可是国难当头,他没有再退缩,奔忙于抗日的活动中,即使被打的遍体鳞伤,甚至妻儿惨死,精神失常,他也咬紧牙关,坚持抗日。
也有那些国难当头,内心却毫无波澜,自私自利的人。那些满清末的旗人,如胡同里的小文先生,他们整天整年的消磨在生活艺术中,可是当他们听到了革命的枪声,却都又当起了缩头乌龟。以及冠晓荷,整天整夜想的是如何赚钱,如何巴结日本人来追求财富,保全荣华。不由得令人对他们的自私与冷漠深感心痛,。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可跨越,如今,我们早已不是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北平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北平。回望过去泥泞,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宁死不屈的中国志士,更不能忘记屈辱岁月。负重前行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