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处处都是风险,没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会到来。
纵观人之一生,风险最大的时期,其实不是青年期, 也不是晚年期,而是我们都熟悉的中年期。
人到中年,万事皆休。一切的压力和矛盾都会来到我们的身边,它们就像是泰山一般,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有些中年人,他们掉发严重,而且精神恍惚,甚至连干活都没有积极性。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矛盾”。在生活最为不易的时候,人之精力和积极性却降了下来,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奋斗,也不知道人生未来到底有没有希望。
曾有人说过,时光下的每个中年人,就像身处于山腰一般,往上爬太困难,而往下爬又不甘心。于是乎,他们也就处于“进退维艰”的境地当中。
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年压力”最大的人,应该就是我们熟悉的70后了。而在2021年的今天,已然有一部分70后奔五了。
要知道,从50岁那年开始,70后人生最危险的时光即将开启。
02
50岁,是中年人的一个坎。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到了45岁之后,所有的身体机能都会下降,甚至毛病也会越来越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今社会越来越复杂,中年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心理也许会变得消极起来。
从人生走向的角度来说,50岁就是前半生的结束,也是后半生的开始。它就像是一座山丘,阻碍着人们前进。
这道坎,看似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在很多时候,它实在是“要命”的。
前段时间,有位读者在后台感慨,他说,一个月以来,他已经有三位49岁的同学接连去世了。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他感觉到特别恐惧。
这三位同学,其实身体都特别好,有一个人还是单位里面的健身达人。可是,就是在一瞬间,他们却突然离开了人世。
像这样的情况,其实经常出现。要知道,在45岁到55岁这十年,你如果混得好,身体和心理不错,那你自然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晚年期当中。
但是,如果这十年过得不好,甚至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人们就有可能走下坡路了。
03
从50岁那年开始,人生的模式出现了转变。
50岁之前,是人生的一套模式。而50岁之后,又是人生的一套新模式。
有些人到了50岁之后,还“用命换钱”,依旧保持着以往的生活模式。那这样的人,终究很难长久。
有个道理我们要明白,人终究有血有肉,会疲累,也会感觉到无能为力,并不是机器人。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去透支自己的身体,让其受到伤害。
本来一个人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时。但是,你却把工作时间调到了十二个小时以上,甚至一个人打三四份工作。那你的身体,又怎么可能撑得住呢?
有些人一到了50岁,就失业了,于是乎就特别焦虑,不仅让心理出现了问题,也让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不就是人财两空的无奈吗?
对于奔五的70后来说,往后余生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赚到多少的钱财,而在于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到底健不健康。
有句话说得很现实,有些人有钱没命花,那不过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有些人知足常乐,那自然可以“顺天知命”,乐享太平。
做人,要懂得更改人生的模式,如此才能长久。
04
50岁后,每个人都需要“知天命”。
孔子曾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40岁到60岁这二十年的中年期,“知天命”的人生境界就夹在了中间。这,就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程。
以往很多人在40岁的时候就能够活得明白。可在今时今日,大多人要到50岁之后才能活得明白。也就是说,“不惑”和“知天命”是可以在50岁那年同时实现的。
很多人会疑惑,到底什么是“知天命”呢?
所谓的“天命”,在孔子眼中,就是一种遵循规律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遵循命运的指引,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自然的规则。以此为基础,才能活得安好。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两点。首先,我们要懂得接受生活的现实,不必要说过分贪念什么,只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可以了。
其次,我们不需要为了昨日而后悔,也不需要为了明日而担忧,只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人与事儿,那就足够了。
丰子恺先生曾说过: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也许,只要顺着心意去生活,那就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