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吴军老师的《格局》
虽然我所在的公司和前文提到的张国贤的公司合作不多,但是他和我个人的合作非常多。有一次他说:“你帮我做一个数据库的软件,管理我的订单吧,我除了付你工钱,还可以给你一台好利获得的计算机。”当时一台原装进口的个人计算机大约要2万元人民币,是一个大学教授一年多的工资,因此中国几乎没有个人买计算机的——买得起的是暴发户不会用(那时还没有windows操作系统),而会用的人买不起。因此,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是我当时的一个梦想,我就答应了。他让我开劳务费的价钱,考虑到工作量不过是一个寒假的工作,我就开了一个自认为不低的价钱,大约是当时一个大学教授四五个月的工资。张先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而且当场以外汇的形式付给我。当时外汇兑换人民币还有50%的溢价,足见张先生非常慷慨。我很快就做完了他要的软件,但验收时发生一件小事,却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的销售合同里每一项条款都有一些细节描述,每项细节描述平均占A4纸的1/3,但是这张纸后半部分都是空白的,因此一份销售合同非常厚。我为了替他省纸,在数据库中非常巧妙地计算出细节描述的长度,把几项很短的销售描述合并到一张纸上。张先生验收后讲了一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他说:“Jun,在办公室里,永远不要省纸。”张先生的意思显然不是让我浪费纸张,而是不要为了省那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把事情做得不漂亮;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避免为次要的小事费心。我想了想确实如此,一份合同金额大几十万、上百万元,还在乎多用几张纸吗?大部分人戒不掉“贪”,既想把事情做好,有想省成本,总是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兼顾两头儿,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把小的一头而顾了,却把大的一头而丢掉了。我以前做生意时一直在想,为什么张先生的收入是我的100倍,能够集中精力把该做的事情做漂亮,是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在当学生还是做老师时,我都遇到过一些同学,他们在做数学、物理作业或者考试时,没有像样的草稿纸,而是利用已经涂了字的半张纸打草稿,甚至在报纸缝隙中打草稿。这样的学生再聪明,成绩也很难提高。因为做数学题,特别是比较难的数学题,需要非常清晰的思路,单凭苦思冥想未必能将思路全部整理清楚。在纸上写写画画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解题的水平成倍提高。如果写得很乱,就会找不到头绪,就算能找到,也要浪费很多时间。找一张皱巴巴,甚至还有一些涂鸦的草稿纸,看似节省资源,其实是在浪费自己考出好成绩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学生的命运在那半张草稿纸的时候就注定了。
我在《谷歌方法论》专栏中谈到了我对草稿纸的看法。一位在德国读书的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德国人的草稿纸用的都是质量很好、有细细格子的纸张。他在刚到德国是,觉得德国人太浪费,后来发现这样做大有好处,能避免很多明显的错误。
到美国之后,我就和张先生失去了联系,但是有时想想自己成长的经历,总是从心里感激他,感谢他让我能够有较高的志向,而不至于天天算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