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现代启示录》是一部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超现实主义影片。这部影片讲述了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除掉库尔兹上校。在接到命令后,威尔德率领小分队,冒险乘小艇深入柬埔寨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部影片都是以威尔德的平角视角下拍摄方式展开论述的,以威尔德的视角来转述导演的主题风格。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视听语言运用的典例。其中对于光影、音乐、人物独白对白等视听语言技巧的运用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推敲的。我们首先从镜头这个点切入,镜头机位在本部影片当中并没有很大的转换,基于影片是以威尔德的视角来进行论述的,所以在影片中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方式没有大量的运用。基于影片是以威尔德的视角展开论述的,所以整部影片中大量运用的镜头表现方式是跟镜头。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会觉得跟镜头的大量运用会造成画面的相对静止性,但是在我们观看影片的时候却一直觉得影片中的成场景是一直处于运动的过程当中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拍摄地点大多位于船、飞机上,而导演巧妙的运用了这些移动的物体来营造影片整体运动的镜头表现。导演善于运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物体进行拍摄,让拍摄结果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
从声音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的话,声音是电影重要的表现手段,它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对于原有的影像为本的电影观念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它不仅仅是作为画面的补充,使得电影不再是哑巴,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的运用,可以达到优化单凭画面难以达到的绝佳的艺术效果。具体而言,电影声音的功能主要有再现、叙事和表现功能三种主要功能。而且声音在渲染气氛和烘托主题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在《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里,影片的开头就奠定了影片整体的一个声音的基调。在这部电影里,声音不仅仅是写实主义的一种体现,更多的还是一种表现主义的风格。导演科波拉曾谈到:“你们怎么能认为影片开始的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呢?影片一开始,银幕上一片空白,听得见丛林里的各种声音, 一队直升飞机轰然而来。 这是很不现实主义的。”根据导演科波拉的说法,我们可以关注到影片一开头就是以电子音乐模仿飞机炮弹的真实声音,在直升机声音的渐渐削弱下又转换成了屋子里电风扇的声音。在这几种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声音,其实是以一种特别不稳定的声音,暗示战争中一切的不稳定的特点,在这种不稳定的声音基调里还加入表现主义的意蕴。再来看影片中空中骑兵部分的声音运用更是影片一个经典的例子。这个场景运用了大量的环境音响来突出强调战争的激烈氛围。比如说,飞机的飞行声、越南人的说话声、美国士兵之间的说话声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声音转化让我们仅仅从声音的背景下就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激烈,感受到美军的残忍无道,感受到越南人民的无助。通过声音的比较分析,这里的越南人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导演通过强弱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越南人民的同情和美军没有人性的批判。
再从光影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摄影师斯图拉鲁曾在访问录中谈及对于《现代启示录》这部影片的拍摄技巧和拍摄主题中谈及“我打算表现技术力量和原始力量之间的冲突。譬如, 一边是丛林, 是原始力量统治的那个黑暗、幽深的丛林; 一边是美军基地 ,是依靠大功率发电机和巨型探照灯提供力量的基地 ,我打算把这两种力量作一个对比。技术和自然原始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 , 我想在拍摄时通过采光和摄影处理暗示出这一点。你回忆一下影片中美军后勤部劳军演出时,巨型舞台上舞女们那一场戏。我们处理画面时, 用强聚光灯把舞台照得通亮,使它跟那估摸看得见的丛林背景造成强烈对比。这一场的布光有点刺眼,但是那不是炫耀 , 而是暗示。总之, 我们企图用光和颜色巧妙地造成一种格格不人的气氛。基地灯光的红色与前景中的枪枝的蓝色或黑色形成对比。火炮与背景中的落日形成对比。一个美国兵涂成黑色的脸与背景中的绿色树林或者蓝天形成对比, 等等, 都是用以造成一种气氛来表现故事内容的。”通过比较分析影片中的三个主体:威尔德、基戈尔、库尔兹的光线运用中,我们会从中发现隐藏在光影背后的主题意蕴和人物性格体现。
我们先来看光影在威尔德身上的表现。影片一开始,特写镜头下的威尔德脸部是百叶窗的阴影,百叶窗式的格状阴影下的威尔德面部没有丝毫的波澜起伏,异常平静下的面部表情实则是人物内心极具矛盾冲突的一种隐性表露。再看基戈尔身上的光影运用,纵观整部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基戈尔脸上是很少出现光的阴影的,即使是在黑暗的夜晚里,导演也是借助了篝火这一外在光源照亮他的面部。最后来分析一下库尔兹身上的光影运用,库尔兹的光影运用很特别,摄影师运用半明半暗的光线打在库尔兹的脸上,即库尔兹的面部一半是明亮的一半是黑暗的,明暗的双重打光是库尔兹内心矛盾冲突的一种外在体现。库尔兹想要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但是现实的残酷性又强迫他接受这种黑暗的生活。通过比较这三个人的光影的分析再加上电影的情节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去分析这三个人的人物形象。
这三个人的人物形象之间是存在一种递进关系的,基戈尔在电影中被塑造成一个单一性格的人物形象:把战争当做游戏。基戈尔虽然作为一名军官,但其身上的不成熟性就是导演所要批评的。酷爱冲浪的基戈尔为了能够在越南的一处海域冲浪,不惜组织一次对越南村庄的毁灭性的轰炸。基戈尔的这一充满明朗的光的人物随着情节的推展就发展成了威尔德,威尔德作为生活在一群荒诞的人群当中的一个正常人,他时刻都保持着一种近乎极端的冷静。一开始的威尔德只是面部充满了阴影,但是随着他冷静的看完这一路的游戏式的战争,他面部的阴影已经慢慢转变成了他内心的阴影。随着内心逐渐充满阴影的威尔德慢慢走向他的目标人物——库尔兹,他完成了向库尔兹的转换。当库尔兹死后,原本作为正常人的威尔德开始接受土著民的朝拜,此时的威尔德已经完成了内心世界的正常到不正常的转变,完成了一次异化的转变。
人物的异化是为了主题的表现打基础的。《现代启示录》从主题上来看的话,就是一个不断异化的过程,战争让原本正常的世界走上了一条异化的道路。结合影片拍摄的时代背景来看,这部影片所反映的越南战争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强加的过程。在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现代化的武器如飞机、炮弹等事实上就是代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而以原始森林、老虎凳大自然的景物代指的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在这部影片当中,大量的运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实体也是影片超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影片当中,丛林、河流、船、桥和舞台灯实体都是极富有象征意味的。丛林意指原始的神秘力量,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文明。所以说,美国对越南发动的这场战争其实就是西方文明对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一种压榨摧毁。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在西方文明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中,人性其实是处在一个不断异化的过程当中。导演科波拉自己认为:“这部影片是反战的。”导演在影片当中通过人物行为的对比表达了他的这种观点。在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当美国的空中骑兵轰炸越南村庄的时候,越南村庄组织小学生逃避的时候,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站在原地没有动,他依旧天真的吮吸着手指对于面前即将发生的危险一无所知,直到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将他拉走。天真的小孩子对于战争一无所知。而库尔兹却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如果说,库尔兹异化已是结果。那么,原本正常的威尔德在经历一系列的战争之后,竟然杀死了一个只是想要保护一条小狗的越南少女,杀死这个少女是威尔德内心异化的一个转折点,是他人性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导演通过将小孩子人性的善良无知与威尔德等人异化了的人性进行比较分析,表现了他对于这场战争的厌恶和谴责。
《现代启示录》作为一部享誉中外的战争题材的超现实主义影片,它在拍摄技法上可以探究的地方很多,但是透过这些拍摄技巧去看隐藏在背后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导演科波拉通过这部影片展现了人性的异化,展现了中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导演自身对于美军游戏式的战争态度的谴责,展现了导演对于越南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