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源自叨叨戚
特别推荐:1.《自私的基因》100本必读书的前五本之一 2.《机器的叛乱》你不过是基因和激素的机器傀儡。
参考阅读1:庸人最大的悲催是用迷之自信扼杀了与生俱来的天赋! 2.快速阅读的技巧和去谬误 3. 书,你读错的离谱!读书的层次 4.四大精神毒药之简单就好。5.麦芽糖效应与人性及生命质量。6.为什么非理性的人越迷之自信?
生活本可以很高效的简单窍门,可是他们却拒绝接受
成功才是最有利于成功的因素!一次成功能将人带向另一次成功。而且他将因此而对下一次经历更具信心,也会更成功。因为他相信他能。成功已成为他的习惯!
优秀者不短视,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有耐心去修炼,去匹配自己未来的成功。
提纲:
1.直接原因:没有尝过简单成功的甜头
2.根本原因分析
2.1.阅读之慢谬,智慧之杀手
2.2.元认知的不认知
2.3责任匮乏:原生家庭和成长创伤
2.4.界限状况与虚假顿悟
史铁生说,人与猪的差别明确且可衡量,但人与人的差别,大的超乎想象。
人与人的差别来自动力差别。而人的动力分为:兴趣驱动,价值驱动,压力驱动,想象力驱动。
很多人一杯子浑浑噩噩,为活而活,把平庸当有趣,缺乏想象力和生命热忱,原因是深层次的。
1.直接原因:没有尝过真正成功的甜头
他们自小学习平庸,成长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事。
你说他们不聪明,非也,除了天生智力问题,没人真蠢,牌桌上的眼神可以看出聪明,俏皮话也证明不蠢。
他们只是没把聪明发挥到正确的方向。
生活本可以很高效的简单窍门,可是他们却拒绝接受。
因为他们自己走错了方向体会不到成功,而不敢相信。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失败是成功者之母,是很好的正能量的安慰。但总是失败,人就麻木了,就会相信,甚至盲目“自信自己不是那个命”。
成功才是最有利于成功的因素!
一次成功能将人带向另一次成功。而且他将因此而对下一次经历更具信心,也会更成功。因为他相信他能。成功已成为他的习惯!
佣人没有辨识力,没有长远眼光,短视。被四大心理阉割毒药所害(活在当下,简单就好,做好自己,平淡是真),而优秀者总是看着中长远。
因为英语的成功,马云才会被省政府请去美国追债,因为明白广告的意义,他看到互联网才激动,他的战略制定的原则:10年内落后的事,不考虑....
优秀者不短视,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有耐心去修炼,去匹配自己未来的成功
2.根本原因分析
2.1:“读书”太慢导致的恶性循环
其实这里读书不限于纯读书,是包括一切接受信息的渠道,包括听进别人的话,打开严肃的网页链接。
读书慢,是被人忽略的致命的智慧杀手。
马斯克小学读完了大英百科全书,孙正义因生病2年看了4000本书。平均每天5本。
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我和爸爸说想看邻居老爷爷看的武侠小说,爸爸去借了,我一两天看完还书他俩的惊讶。
因为读书慢。阻碍了庸者跟智慧的接近。
很多人在爱好里,自然而然的加上了读书,听音乐,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概念,读书的层次。他们的爱读书,仅仅限于5个层次的最低:消遣性阅读。
要么拒绝读严肃的书,要么读书太矫情,非纸版不读,更多的是随意地拿着类似《平凡的世界》的“经典”晃晃悠悠的几个月,读完前几张。更多的时间,是看电视,打麻将,扯淡侃大山。
其实快读很简单,可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甚至对快读有误解。
因为拒读,矫情读,读的慢,导致了恶性循环。因为量太少,一般只限于鸡汤性的文字,而很难接触到真正的方法论,人性,政经本质的书,没兴趣,也“因为慢而没时间”。
2.2元认知
同样,因为读的少,很多人不知道元认知这个概念。
这是个对生活和生命质量意义重大的一个词。
不是不懂这个词就不能活了。即使不知道这个词,很多人也有积极的元认知。
但是,元认知是有套路的。有清晰的元认知并懂其套路,又比模糊的积极元认知上升一个级别。
2.3责任缺乏:原生家庭和成长创伤
为什么很多人缺乏动力?因为责任感缺乏。而责任感,与原生家庭和成长创伤有关。
当我越来越多地去做社会学和心理学实践时,很可惜的发现,心中无“ta",正在严重伤害这个时代的人。
我熟悉的一对情侣,我试图去了解,发现其中一方的意识里,没有“为别人着想”的概念,显的特别的自私。
ta需要别人的召之即来,呼之即去,在意自己的感受,却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同居,享受对方的性安慰,却拒绝满足对方的性需求。
ta也自考心理学,也能够进行自我剖析,说自己的家庭,奶奶,爸爸,妈妈之间的长期的冷漠关系对ta影响。可ta仍然不能明白“爱自己,需要爱别人,爱别人,终是爱自己”。虽然ta深受同性恋压力,有改变世界的想法。
原生家庭的冷漠和成长创伤,是人的责任感和成长的决定力量。
2.4.界限状况与虚假“顿悟”
很多人动不动就”顿悟”。顿悟的他们从此再拒绝任何跟他们顿悟不同的东西。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个界限理论:人,只有遇到”界限状况”才能进入真正思考。
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
我经常劝告周围人:健康不是现在不生病,而是生命的最后岁月有尊严。
可是,我的一个老表,狂吃狂喝从不听,突然有一天,因三高头晕头疼了,才害怕。
一个同学告诉我,看了佛学,现在心态整明白了,“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我提醒他,往前看,你的人生,这种“顿悟”不少,所以别急着说”明白人生”了。
佛学是可以让人”开解”,可是他还没解决你别的问题:作为一个40的老师,刚刚接触思维导图,还没有体会到这一革命性思维工具的真正力量,另一个同学,听了乔良将军的讲座,说“颠覆”了自己的大国认知。
其实,都是他们过去读书和接受信息太少而已。
我告诉他们学会两件事:向前看,向后看
向前看,就会明白自己现在仍幼稚
向后看,就会明白自己很不负责任
别精神死在36,生活困于63。
对他们,40岁的颠覆,是真正启智的开始。离真正的明白人生还远!
40岁,才是真正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