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烤烟棚,老烟农的诉说
种植烟草农民收获了什么?挥霍了什么?
雲烟之乡的美誉,蕴涵着玉溪农民无比的艰辛劳动!农民为种植烟草,不仅挥霍了一身的力气,流下一滴滴汗水;而且,耗尽大山里一片片的原始森林……
农民们积极地栽种烟草,沤心沥血地精耕细作。那么,他们收获了什么?
生产队长说:“社员一年的分红,钱款来得最多的是卖烟叶的钱。种烟草,比种稻谷,麦子,油菜籽合算……”
八十年代初,农村分产到户,玉溪卷烟厂名扬四方。农民们在烟草种植优惠措施的吸引下,种植烟草的积极性更高。有的人家,把全部田地用来栽种烟草。都说种烟草的经济效益好,比种粮有利。
站在玉溪的田野上,是一片一片的茂盛烟叶!
乡村烤烟房前,我的思绪万千
在我的家乡一一号称雲烟之乡的玉溪。此时此刻,我眼前乡村的这座烤房一一生产队时代的烤烟棚,像旧文物似地孤立原地,显得沧桑,显得古朴,显得荒芜破损。
乡村里昔日的土墙灰瓦,陈年巷道,早不见了踪影。就是曾经堆满金灿灿稻谷的村中晒场,也建筑起一幢幢乡村别墅式的农宅,清水汪汪的村中央一口水井,消失了身影。
可以说,现在,我的乡村,再找不到几许昔日生产队的旧貌。唯有眼下这烤烟棚,还是原生产队时代的产物,沧桑屹立。
我想,村民们之所以要保留它,不愿拆掉它。可能,是割舍不了,烤烟房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曾经那十足的烟气,烟味,以及村民们为烟叶奔劳的盛境吧!
正当老朽的我,专注地疑视着这熟悉的烤烟房,上上下下地打量。蓦然间,我的脑海里,滚动起地处乡村晒场旁这烤烟房周围的一幕幕乡村动人场景,一幅幅活生生的农忙景象。
我的眼前,又浮现起生产队时,烤烟房里的熊熊烈火,股股浓烟,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挑烟叶的挑烟叶,编烟叶的编烟叶……
不能忘,儿时的我,在这烤烟房的火洞里。或是铲出碳火,烧蚕豆,烧红薯,烧洋芋,烤麻雀……
生产队的烤烟房,烙印着村民们为生产烟叶付出的艰辛劳动。生产队的烤烟房,呈着村民们一张张期待改善生活的面容。
烟民们一一吸烟的烟民们,你们知道烟叶是怎么得来?你们抽的香烟,其实,是农民流下许多汗水,付出许多艰辛的劳动所得!
栽种烟苗真不容易!
烟草种植,在我们玉溪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大概玉溪这个地方,气候温暖,水土丰沛,特别适宜烟草生长。所以,在玉溪乡村,很早便有烟草种植。
在我的印象中,生产队总是把最肥沃的田地,用来种烟草。尤其是八十年代初,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牌香烟芳名远扬,卷烟旺销时,生产队种植的烟草,面积更大了。就是山地梯田,也种上烟草。分田到户后,广大农民,把种植烟草,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通道。
我很小的时侯,六七十年代,就见惯了烟草的种植。
种烟草,环节多,周期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既要细心管理,又要持续地施肥与浇灌。从幼小的苗到枝阔叶壮,从采烟叶到进烤棚烘烤,从拣色分级到交售给烟草公司专设的烟站,农民们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要付出许许多多艰辛的劳动。
寒冬刚过,生产队长便安排人手,铲草皮炼烧土用来育烟苗。然后把最好的田,选择几亩做为苗床。
苗床很快被最有技术与经验的老农整理的一块一块,一垄一垄。撒下种子,用松树上采下的松毛,草席覆盖后,开始有节有制的浇水。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此时,一棵棵烟苗,密密麻麻地冒出绿茵茵的小耳朵,抖擞着不断生长。
培育健壮无病烟苗,是烟草栽培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苗好五成收”。培育出数量充足、健壮无病、整齐一致的苗子,是获得烟叶优质高产的基础。
所以,在烟苗床上,总是村里的一些老人,凭他们丰富的经验,一天不落地在健苗,在管理。
我印象中,蓝天灿阳下,十几个老年男人,长时间地蹲在烟苗地里:除草,去弱苗,施肥,浇水……
不用多久,烟苗长得肥壮。于是,生产队的农民们,把一片一片的田地,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整理的一垄一垄,规范整齐。人们一身灰尘,满脸滴汗。
烟苗移栽,劳动繁忙。
移栽烟苗,全村的男女老少全出工。有的拔苗,有的挑苗,有的挖坑,有的从远处担水来浇。边栽苗边施肥边浇水,工作细心认真。
种下烟苗,慢长的管理开始。这才是烟草成长是否优良的关键时期。
初夏,炎炎烈日,万物疯长。烟草沙沙地疯长。枝秆粗了,壮了。叶片绿了,阔了。此时,农民们给烟草加力的工作更多了。
给烟草根系松土,给烟草根部加土。除草,增肥。尤其是浇水,三天二头地浇水,不断地浇水。当然,施肥浇水,颇讲分寸。不然施肥过了,枝叶长得过茂过绿,那烟叶的质量反不好。烟叶要翻黄,扬金无斑才好。
给烟草浇水,用大粪桶担着水,走很长的弯弯田埂小路。遇到干旱的年份,担水担得肩上起血泡。记得我十一二岁时,担水到山岗梯田浇烟苗,一走几里路,一天几十转,人累得腰酸腿疼……
劳动出成效。仲夏时节,一片片,一棵棵烟草,长势喜人:一米多高的烟枝上,一片一片,一层一层的金色烟叶,在骄阳下,呈着茁壮美丽。
没有意外,没有天灾冰雹,没有虫害,烟叶丰收了。
迎着朝霞,男男女女的农民们,担着竹编的大箩筐,到烟田里去采烟叶。
采摘烟叶,很是讲究。
一棵烟上,采几片烟叶?采什么样的烟叶?这要经验与水平。采得好,采得合适,才能烘烤出优质烟叶。采烟叶的工作,也不轻松。不说烟田里高底不平,就是烟叶烟枝,又粘人又痒人。
把烟叶担回家或生产队场地上,繁琐的活计很多。首先,用特制的钢针,把肥厚的叶骨划一下。然后,用麻线与细竹杠,把烟叶一片一片编成串。人们总是一群一伙地做这样的工作,既要小心翼翼不损坏叶片,又要赶时间不让摘下的烟叶让太阳照晒过久,还要赶着把编好的烟叶,一杠一杠地送进烤烟棚里。
烤烟棚里烘烤烟叶,是出优质烟叶最重要的一环。
当进入烟叶的烘烤阶段,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生产队长组织好人手,一面从煤厂购来大量的煤碳;一面让村里的许多强劳力,到山林里按划定的片区,砍伐大量的木柴,然后扛的扛,挑的挑,运来村里。
烤棚旁的场地上,煤堆积如山,木柴堆积如山。每一季烘烤烟叶,都要消耗不少吨煤,不少吨木柴。尤其,这些木柴,都是大山深处上百年的古树古木。常年砍伐,一片片山林荒芜了……
烘烤工作,很有讲究。烤棚的建设构造不用说,就是装烟叶的排布,位置与疏密,都是有技术经验的村民做。
火候更要细心把握。一般一炉烟分低火烤,中火烤,大火烤。掌火的师傅白天黑夜地轮把守……
三天四天,一炉黄灿灿,脆生生,香喷喷的烟叶烤成功。于是,开始出炉。
烟叶出炉,乡村妇女的工作一下增多。妇女们或在公房,或在家里,把一片一片的烟叶抹平。然后分色分级,进行捆绑。
堆成山的,整理抱包后的烟叶。或一担一担地挑去交给收烟站,或用马车一车一车地拉到烟站。然后,然后这些烟叶进了烟厂,再经复烤,切丝……
最终,成为一包一包,一条一条精美的,各种品牌的香烟。
一提香烟,我这三十年的老烟民,又是一番感慨。
香烟,我不知该赞美它,还是痛骂它?香烟,我不知叫它魔物,还是神药?香烟,它给人们带来什么?给社会带来什么……
我深深感到,我是不知不觉,心甘情愿的被香烟害了,害得好惨。
因为做烟生意,我自然而然地吸上烟。从三十岁时吸烟,至今快三十年了。烟对于我,无法割舍。每天二包烟三包烟,身体虽没吸跨,但肺肯定漆黑。尤其,随便算下小帐,一天三十的烟钱,一年在烟上的花费一万多。三十年,我吸掉三十万!
嗟乎:不要吸烟,不要吸烟!不要吸烟!!
可是,吸烟如我者,多如牛毛。吸烟胜过我者,也不少。
有的烟,一包几十上百。有的人,一天几包烟。我们吸掉多少财富啊!
嗟乎:烟草不要再广泛种植。卷烟不要再大肆生产,不要再美其名曰,随处可见地售卖。尤其,青少年们,不要吸烟!不要粘上烟!
我不知道,种烟草是否让农民致富?我不知道,卷烟给人类带来多少益处?
谁能告诉我?谁来告诉我?
孩子们,别吸上烟哦,会害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