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育儿书籍的妈妈可能都知道,如果遇到家里有大的变动,比如搬家,入园,父母离婚,亲人过世等等特殊时期,要特别注意观察宝宝的心理变化,避免他们因为环境变化不适应产生新的问题。
宝宝2岁8个月的时候,我们搬了新家,为了他能够更加独立,在新家给他准备了属于他自己的房间,希望能够尽快分开睡,让爸爸妈妈也能够重新获得良好的睡眠。我们在他的房间装了摄像头,每天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观察他睡前一个人翻来覆去自言自语的样子。有一次我看到他很晚了还睁着大眼睛,就开启对话模式跟他隔空聊天。小朋友没有发现摄像头里的是妈妈,好奇地问你是谁?我告诉他我叫海雀阿姨(华为摄像头),每天睡前,他都会和海雀阿姨分享他这一天里面的开心或难过的时刻。海雀阿姨告诉他该闭上眼睛好好睡觉了,他就马上眼睛闭地紧紧的。有时候他也会跟妈妈分享,告诉妈妈海雀阿姨有翅膀,她的翅膀是白色的,她会在天上看着我睡觉。每次听到他奶声奶气地在摄像头里好奇地问东问西,我都会被他的童真治愈。第一个分开睡的晚上,妈妈担心地失眠,害怕他从床上掉下来,担心他半夜醒过来找不到爸爸妈妈会害怕,害怕他大哭地找我们的时候撞到头。我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垫子,还在床头放了好几个枕头,做完这一切,依旧忐忑地看着监控里的他沉沉睡着。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这个好动的小家伙果然在地上躺着呢,不过即使从床上滚下来,也依然没有影响他的好睡眠,一觉到天亮,没有来找我们。
原来孩子成长的速度真的超出想象,作为父母,学会放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只要我们舍得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那么大的能量。有时候娇气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不愿意告诉自己他们已经长大,不想承认很快他们就会离开象牙塔,在不受我们保护的天空里飞翔。
在分房睡的第一个月里,有几次宝宝从睡梦中醒来,在梦里大哭地找妈妈,也有被尿憋醒的时候,或者就是想找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一刀切,让他必须坚持自己睡。如果他愿意,我们会在安抚完他之后离开他的房间,让他再次尝试自己入睡。如果他状态不好,一定要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也不会坚持,而是陪着他多睡几个晚上,希望用平稳的方式帮助他渐渐习惯分离。就这样,一个月不到,他就已经习惯自己一个人睡觉,常常一觉到天亮。而我们,在睡眠质量饱受折磨了两三年后,终于也迎来了一睁眼就能看到阳光的幸福时刻。
紧接着,马上三周岁,全家开始迎接即将入园的新挑战。对于妈妈来说,这又是揪心的时刻。多愁善感的妈妈有了新的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无法适应节奏,吃饭不能吃饱,睡觉不能按时,跟小朋友是否能够融洽相处,会不会有安全隐患等等诸多问题。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校内哭成一片,校门外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不愿离去远远观察孩子的家长们。幸运的是,我家的小宝贝天生乐观,也不认生。在正式开学前,我们已经去参观过幼儿园,参加了仪式感满满的开学式,他对他的第一个学校充满向往,第一天入园就不哭不闹地跟着老师进了学校,直到太阳落山妈妈来接他回家,还开心地说不想放学还想再玩一会。除了午睡时间太过兴奋跑来跑去不愿意入睡之外,其他一切都很好,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妈妈焦虑的多余。
孩子顺利入园,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性比较开朗。我认为跟之前上过一年多的早教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早教机构遍地开花,很多父母都在犹豫是否要给孩子报早教课程,一方面觉得收费太高,担心是否能够学到东西,不值得花重金让一两岁的小朋友去早教中心只是为了玩玩。另一方面又担心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去会不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一般早教中心分为三种课程,音乐课,艺术课,运动课,还会有一些针对相对独立的大龄宝宝的主题课,比如夏令营或者是太空主题课程等。那到底值不值得上呢?对我来说,我报早教的初心不是为了让孩子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而只是想让他能够有更多的活动场地,能够了解什么叫规则,同时,作为独生子女,也让他拥有和其他孩子们相处的机会和时间。就此而言,如果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上早教对孩子还是有益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需要给他们强行灌输多少知识,会背几句唐诗或者会讲几句英语,这根本不重要。人活一世本就有起有落,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重要的不是你开始时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你的耐力有多久。我们能给孩子们提供的,就是从小培养他们对各种规则的认识,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形成内在自驱力,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