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了一个问题:曾经为了让父母轻松一点,上大学就省吃俭用勤工俭学,毕业工作后几乎所有的积蓄也都因各种应急给出去了。后来结婚了,有孩子了,开始有点入不敷出了,别说指望父母能补贴一点,还经常有意无意的过来诉苦和问有没有钱。说没钱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是字里行间透着一种自己很不孝的意味。到底那些年的付出是算什么?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孝顺?
我说,这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认清世界的过程,没人会有答案。
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明明是一个让人非常烦躁的事,可能最后的原因是你不应该烦躁。明明是自己不开心,最后可能都是自己的错。
因为这是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呢,就是说,不孝,就不是一个好人,跟你做不做其他好事没关系,就类似于一票否定权。
古籍中有诸多的解释何为孝,也有无数的典故和案例,感兴趣的自己去查去看。
我只能说,每一种思想,每一种言论,都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可以理解成只属于那个年代。
举个例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也是孔子说的)。试问一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属于自己,那自己还算一个独立的人么?
当今社会所讲的人人平等,我不知道,但是我就是想问,父母和你之间是平等的吗?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吗?
天地君亲师,意思是天老大,地老二,除了天地之外,皇帝最大,然后是父母,老师。
我只能说,古人的孝的思想,基于就是不平等。不能说是错,但是不合适现在的社会。
对于我们来说,孝是一种美德,仅此而已。比如谦虚也是一种美德,美德之间也应该平等,同等视之,不该有高低贵贱。
我不知道人人平等下的孝该如何定义,我也相信没有人有资格或者够权威去定义。
常理说的,你应该对你好的人好,对不好的人,不要理会。如果说,对你不好的是你的父母呢?
杠精就会说,父母怎么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呢!
去翻翻新闻,那些弃养的难道不是亲生父母?那些虐待孩子都是后爹后妈?
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心里的称,去衡量这些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