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颁布,其中第十条明确,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情况。
这是近期家长们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学生的成绩和排名是否应该公开?
而这条规定很明显的意思就是,可以让你本人知道,但是不能让别人知道。
既然规定已经出了,那么怎么讨论对结局都没有影响了,但是我还是想拿出来说说,因为特别想说。
其实利弊都很明显,就看你偏向于哪一面。不公开是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讲,把所有人的成绩张榜公布,甚至发到班级群里,肯定是脸上无光,肯定也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支持公开的原因也很有理,中考、高考都是以成绩和排名作为标准的当下,想让大家平时不关心成绩和排名显然不可能。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将教育的重点都放在了对学生成绩的提升上,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学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所有事情都要辩证的看,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没有什么数据支持,就是随便说说。
我有一个问题,对于学生和家长,到底是谁想公开成绩?谁又不希望公开成绩?如果我的思路没错的话,应该是成绩好的希望公开至少不介意公开而成绩不好的不希望公开。
那么到底是谁的承受能力更低呢?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不好的?这个我没有数据支持,只有经验之谈。我觉得应该是成绩好的承受力更低,那些成绩好的只要稍微下降一些,就会有很大的心里波动,很难接受下降的状况,而成绩不好的往往是班级里承受力最强的一波人。
所以如果是为了解救这些成绩好而有波动的学生我觉得也有道理,但是是否就有利于他们的性格成长要打个问号,而为了解救这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我觉得也不太需要。
成绩排名不公布和给孩子减负是一个道理,应该吗?肯定是应该,但是有用吗?也没什么用,因为学生的竞争机制就在那放着呢,减了负不学了就不会,不会就考不上想去的中学和大学。我们从小到大考试老师在班级里都是公开成绩的,发试卷时都要念分数,难道就是为了触碰到学生隐私和自尊心?肯定不是,而是想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互相学习,比学赶帮超,同时是可以达到提高他们抗压能力和自我激励的。
我平时关注家教问题,所以也比较关注成绩公布这个问题,我看了大量的报道,发现一个问题。我发现不想公开成绩的居然都是家长,因为老师在家长群里公布成绩让他们失去了面子,然后产生家庭矛盾,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孩子因为在班上被公布成绩受不了而发生意外的状况。
家长的心理成熟,他们的思维和状态都已经形成,要让他们去改变什么、看淡什么太难了,所以最好的办法确实是别在群里公布孩子成绩。
但是班级里的成绩,我还是倾向于公布出来。这样有利于成绩好的同学更努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努力赶超。
首先是关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方面,我始终认为对孩子一定是恩威并施,对了夸奖、错了批评,而不是一味的维护他们、生怕受伤,如果孩子被保护的太好,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刺激和打击,丧失了耐挫能力,家长能保护他们一辈子吗?社会如果给他们打击,到时候孩子是否还能承受?所以从小班里就公布成绩,根本都算不上什么打击,利大于弊。
其次,努力的孩子需要表扬,不努力的孩子需要批评,如果待遇一样,努力的孩子还会努力吗?不努力的孩子还会变努力吗?成绩好的没有动力,成绩不好的没有榜样,班级和家庭都一片祥和,以后考学怎么办?工作怎么办?都不上进了,躺平就好,孩子还有未来吗?
再次,提出反对声音的往往是老师,公布成绩是他们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已经有了明文规定,成绩和排名不能公开,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这个行业不是世界上最忙的行业,也排得上前几名了,现在还要给他们加大工作量、提高管理学生的难度,我也是觉得不应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事情都没法评说对错,没有数据支持,就只有观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