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把一首词写得和散文一样丰富深厚,而且还比散文更容易懂。短短几十字,从写景到议论再到抒情,包容万象,发人深省。最关键的是念起来又很好听——即使用普通话念起来并不押韵(关于这首词的押韵问题有许多讨论,有说押的是现在已经消失的入声韵,也有说用方言念就是押韵的。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懂。)但是,不管押的什么韵、有没有押韵,这重要吗?!完全没有妨碍这首词的音韵之美啊。
我想这得益于苏轼对文字令人叹为观止的驾驭能力。每个字都不复杂,读起来顺畅易懂,根本不需要解释。读此词,像自己就站在那滚滚东逝的大江边上,脚下即是那“惊涛拍岸”,抬眼便见那“乱石穿空”,说不出的豪情万丈。
站在这江边,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怀赫赫风云如今已灰飞烟灭。想想自己仕途失意,一个人一时间的得失,在这广邈天地宇宙之间,在这壮阔历史长河里,又算得上什么呢?不免笑自己多情啊!于是他说“人生如梦”,不如敬一杯酒给这江月,一笑而过了罢。
而曾经也站在江边的那些光阴的过客——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叹的是那时光。
屈原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讲的是人各天命。
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的是亡国痛。
柳永说“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怀的是漂泊愁思。
如若你我也踏足这涛涛江岸,不知想的会是什么?